肇庆与宋徽宗赵佶

家乡区县: 肇庆市鼎湖区

宋徽宗赵佶,这位中国艺术上史上独一无二的全能天才,在政治史上却是不称职的最高领导,背着昏庸荒淫的骂名,最后被金兵俘虏北上,做了亡国之君,死后尸油被点了天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却跟肇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肇庆地名之来就跟他登上皇位有关。在宋徽宗的慷慨拨款下,郡守郑敦义在1113年将土城扩大,筑为砖城,从而有了今日宋城墙之雏形。庆之名的由来,相信很多市民都了然。肇庆古称端州,改名为肇庆是在900多年前的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端州故有此名,并沿用至今。

端州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古代各朝各代行政区划与地名不断变化,在唐宋之前,端州并没有作为固定的历史地理概念被人熟知,相反今隶属于肇庆的高要、封开(封州),却频繁在出现在历史记载中。记者翻阅史料得知,端州作为地区中心形象出现,应该是唐宋之后,尤其是以端州荣升为“府”,改名肇庆为分界点,自此以后现在的城区所在地开始统领其他地区,逐渐以西江甚至岭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形象登上政治舞台。这一点跟宋徽宗的破格提升有紧密联系。宋徽宗为什么要如此看重肇庆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赵佶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其中的偶然与必然,让史家每写到此都不免感叹。明代学者张溥就认为,北宋的覆亡就源于这样一次阴差阳错的任命。

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生有十四子,宋徽宗排行第十一,赵佶的生母御侍出身,身份低微,生下他不久就过世。按照立储规矩,赵佶非嫡又非长,自然是继位的冷门。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驾崩,赵佶的异母兄赵煦即宋哲宗继位。其他继位无望的诸子相继被封为王,其中赵佶被封为端王,享受端州百姓的供奉。

出人意料的是,1100年,在位15年年仅24岁的赵煦突然病死了,病因是纵欲过度,导致“精液不禁”,但又膝下无子。怎么办?只能从哲宗兄弟中找继承人。而这时端王赵佶同样是冷门,哲宗有皇弟13人,其中8人已死,5人尚在,即申王赵佖、端王赵佶、莘王赵俣、简王赵似、越王赵偲。5人之中,申王赵佖是老大;简王赵似是哲宗的同母弟,是被尊为皇太妃的神宗朱德妃所生。历朝历代的皇位继承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死去的皇帝无皇子,则论血缘关系亲疏,立同母弟;入无同母兄弟,就立长者。简王赵似无疑是一大热门人选,申王赵佖次之。

据《曾公遗录》记载,在立帝朝议中曾发生激烈争吵。神宗遗孀向太后主持会议问大臣,皇帝已弃天下,未有皇子,当如何?曾残酷迫害司马光、苏轼的新派、当时权倾朝野的宰相章惇提出“简王乃母弟之亲,当立。” 皇后痛斥:“都是神宗儿子,有何区别。”同时她解释说按立长的规矩,当立申王,但“申王是个独眼龙,所以次当立端王。”朝下大臣见太后执意立端王,掂量利害得失后纷纷附和太后意见。章惇恨恨地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向皇后为什么执意要立端王,学界还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赵佶能做上皇帝,跟皇后喜欢他的才气以及孝顺有关,同时不排除她有打击简王母亲,排挤章惇的的嫌疑。但端王“轻佻”预言却被不幸言中,这位风流才子走上政治舞台后,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亲手将北宋江山毁了。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北宋江山的覆灭便源于这次阴差阳错的安排。

小丸子(2014-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