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军事重地——肇庆

家乡区县: 肇庆市鼎湖区

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现代的两千年间,凭借独特的地理、地域优势和良好的西江水道,肇庆成为岭南的军事重镇,已是毋庸争辩的历史事实。 肇庆是一方让历代帝王将相倾心的热土

新编县级《肇庆市志》记述:历代兵家逐鹿岭南,肇庆为必争之地。从三国时吴国战将步骘、晋代农民领袖卢循、南朝陈开国皇帝陈霸先、唐代农民领袖黄巢、南汉皇朝奠基者刘稳、元代瑶族反元武装首领蒋丙、明代疍民武装领袖黄萧养、抗倭名将俞大猷、陈璘、李自成农民军将领高一功、张献忠农民军将领李定国、清代红巾军领袖陈开、李文茂、抗法将军彭玉麟,到民国初年蒋介石、李宗仁、陈诚、陈炯明、李济深、邓演达、陈济棠、陈铭枢、张发奎、蔡廷锴等一大批著名将领,以至现代杰出军事领导人叶挺、邓兆祥等,都曾在肇庆指挥过兵事。肇庆是其中不少人早期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一些名将积累军事经验和积蓄军事力量的基地。

肇庆是一方让历代帝王将相倾心的热土,是一块吉祥如意的风水宝地。同时,也是军事指挥中心。唐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唐代宗李豫封其十五子李遇为端王(隋开皇九年始称端州);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宋哲宗赵煦封其子赵佶为端王。四年后,赵佶登帝位,认为端州给他带来升迁喜庆,遂改端州称“肇庆”,至今也有近千年历史。同时,宋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朝廷任命状元陈尧叟知端州;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任命包拯知端州,负责军州事三年。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指派战将史格攻陷肇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遣贛州卫指挥陆仲亨由韶州攻至肇庆,立肇庆千户所。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两广总督钱如京在肇庆设督抚行台;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两广总督欧阳必进在肇庆指挥反安南入侵。

长期以来,肇庆可谓“大兵营”。例如,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4年),吴桂芳迁两广总府于肇庆,并在肇庆、梧州各设游击将军一员,每员练兵三千名,直属两广总督指挥。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兵巡道李材在龟顶山下建西教场,周围建营房286间,驻游击将军属下左、中、右三营。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练兵游击将军王杨德在城东建东教场,周围建营房139间,驻前、后两营。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二月,平南王尚可喜会同靖南王耿继茂,设立肇庆水师营,有官兵1000名、炮船28只。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两广总督周有德在肇庆周围设置有连环炮台31间、空心炮台6座、大小炮位106位、炮车31辆。同时,水师驻兵肇庆500名、驻阳江1000名。新编县级《肇庆市志》记载:清康熙年间两广总督直接掌握的官兵6976名,其中驻肇庆3831名;乾隆年间有官兵7040名,其中驻肇庆4918名。

时至今日,肇庆城区仍保留有军事“火药味”的地名,例如水师营、独立营之谓称。同时,还有东教场、西教场,以及狮岗、龟顶山炮台遗址。

肇庆扼两广之咽喉

肇庆扼两广之咽喉。笔者“主观”认为,明清两广总督府设置于肇庆,主要居于军事上考虑,其目的是,有利于抗击海盗、倭寇和镇压瑶、壮民的骚扰。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两广提督(总督)吴桂芳因惠潮海寇时发,相去二千里,文檄往来、征调为难,遂下决心将两广提督(总督)府从广西梧州迁徙于肇庆。在此后的一百八十二年间,有几宗处置外患内扰的兵事值得记忆:

①抗击海盗、倭寇。两广有长达数千公里的海岸线,海运业和近海捕捞业相对发达,于是,招来海盗和倭寇的骚扰作乱。因此,捍卫海疆,保护沿海经济发展和民众安全,就成为两广总督不可推卸的责任。嘉靖四十三年,海盗吴平与倭寇二万盘踞潮州,互相呼应作乱。吴桂芳派广东总兵俞大猷率官兵,大破倭寇于海丰。第二年秋,广东总兵俞大猷和福建总兵戚继光,夹击吴平于南澳岛,海盗大败。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六月,海盗吴平余党曾一本攻广州;倭寇与曾一本呼应,犯海丰。第二年,刘焘指挥福建总兵李锡、广东总兵郭兵、广西总兵俞大猷率官兵合击曾一本于莱芜澳,生擒曾一本。同年十一月倭寇300余盘踞广海卫46日,肇庆府同知郭文通带俍兵、浙兵追击。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殷正茂对沿海谪戍之民有替倭为响导者,乃徙之于云南、四川。同年二月至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三月间,倭寇相继攻陷神龟卫、铜鼓卫双鱼所,以及电白等地。殷正茂命总兵张元勋、佥事李材,肇庆参将刘志伊、佥事石盘,带兵进剿倭寇获胜,杀死倭寇千余人。同时,殷正茂命官军追击海盗蓝一清、赖之爵、林道乾、林凤、诸良宝等,逼迫林道乾走北大年(今泰国)、林凤走吕宋(今菲律宾)。万历九年至十一年间,海盗吴平、曾一本余党梁本豪,勾结倭寇骚乱广东。陈瑞命广东总兵率官军进剿大胜,击沉倭船万余艘,斩杀梁本豪。

与此同时,两广总督还指挥广东驻军反击外国侵略者。例如,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西班牙驻菲律宾吕宋总督辖下兵船侵入虎跳门岛,戴曜派官军将入侵者驱逐出境。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张镜心下命广州防军开炮轰走入侵广州海域之四艘英船。

此外,万历二十六年,御寇总兵官陈璘统领广东水师等官兵1.3万多人,战船数百艘,分道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军。肇庆水师营参与此行。经釜山等战役,击退入侵日军,生擒敌军将领平正成、平秀政等。

②镇压瑶、壮民的骚扰。两广瑶、壮民大多聚居山区,种树耕山,以山地和林产经济为业。但是交通不便,水利设施简陋,山兽肆疟,经常有种无收,民众生活极端困苦。他们又饱受汉民和官府的压迫剥削,于是不时举事反抗,长期成为两广总督解决不好的治安隐患。例如罗旁山瑶民恃西江两岸山高林密,啸聚在西江水道行劫过往船只。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吴桂芳在西江自南江口下至新村降100里两岸,各辟地深八十里,立十营,每营驻守官兵一百至二百名。并督兵沿江开山伐木,且耕且守,限制瑶民的行动。据清光绪《德庆州志》记述,罗旁界东西两山间,延褒七百里,东接新兴、南连阳春,西抵郁林,北尽长江,万山联络,瑶贼蟠踞。未几,瑶贼解套曰: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兵来我去,兵去我还。继续大肆劫掠,营兵不能支,殷正茂建议大加镇压。于是,一次风腥血雨的兵事酝酿成熟。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凌云翼命令广东总兵张之勋、广西总兵李锡集兵10万人,十道并进,围攻罗旁山四个月,摧毁瑶民山寨564个,屠杀瑶民1.6万多人,招降4.28万人。此次进剿行动,可谓狼烟四起,暴戾恣睢,惨不忍睹。连广西岑溪六十三山、七山、那留、连城诸处鄰境瑶、壮民惊恐万分。

此外,万历年间,广西八寨壮民起事。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十二月,刘尧诲调集官军六万人,从肇庆前往镇压,屠杀八寨壮民3000余人。事后,刘尧诲作词《平蛮碑》。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吴文华以羽檄驰两广总戎戚继光镇压怀集壮民严秀珠所领武装于开建、封川之间,杀严秀珠、韦朝通等壮民240人;并擒拿广西岑岗壮民首领江月照,讨平江月照所部李珍等。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刘继文以奸计诱捕琼州(今海南省)黎族首领李茂、陈德乐,并出兵镇压李、陈部下蔡克成、陈良德之反抗。同年,粤北始兴一带流民(逃荒的农民)在黄辛满的带领下,联合僧人李圆朗,反官府压迫,亦被刘继文镇压。

小丸子(2014-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