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黄岐夕翠

家乡区县: 揭阳市榕城区

黄岐夕翠是揭阳古八景之一, 黄岐夕翠指的就是黄岐山森林公园,黄岐山森林公园位于揭阳市区北郊,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近年,由于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修建亭台庙宇,铺设石路,改造山貌,美化环境,以使其成为一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黄岐山森林公园地处榕城东北八里,主峰高近300米,总面积1180公顷,黄岐山上文物古迹众多,摩崖石刻奇秀。黄岐山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顶还有个岐山塔,岐山塔始建于明代,高达20米呈八角形共五层。站在塔边俯瞰平原,方圆几十里之内的景物尽收眼底。山中还有月容墓、侣云寺、卧云洞等名胜古迹,有“海滨邹鲁”摩崖石刻等20多处,自然景观有宝塔远眺、石室访泉、古亭春色、侣云钟声、栖凤卧云、竺岗晚翠、上界晨光、百鸟朝凤等八景。揭阳古八景之“黄岐夕翠”,景色动人,让游客流连忘返。

潮汕美景黄岐山在榕城东北八里,以山土色黄,故名。黄岐山成东西走向,绵亘十余里,主峰高近300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此处山上林木葱茏,磴径盘曲,风景秀丽,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侣云庵竺冈岩、卧云洞。还有宋代文彩卓着的学者陈希汲读书处等古迹,以及历代名人游客留下的石刻墨迹。登上黄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练萦绕,远眺村落,尽收眼底。看红日西沉、百鸟归巢,牛羊下山;听牧笛横吹,山僧木鱼,萦绕丛林。黄岐夕翠美,游人意忘返。故前人有《岐岭钟声》诗云:“寺隐深林锁暮烟,寒钟初动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谱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闻鸟噪,白云堆里有僧传,焚香坐久浑无寐,一百八声霜蒲天。”每逢正月既望,重阳佳节,游人踏青览胜,红男绿女,登高怀古,络绎不绝,乃郊游之佳境。

潮汕美景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近年,由于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修建亭台庙宇,铺设石路,改造山貌,美化环境,以使其成为一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潮汕美景黄岐山还在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黄岐山原名称黄紫山,取其黄紫相间,艳色辉煌的意思。也不知是从哪一年开始的,人们逐渐将黄紫两字去掉,称为黄岐山,因其山土黄且多歧道,并取其凤鸣岐山周文王出世之佳意,希望黄岐山下的揭阳地方也出个周文王来。就这么过去了很多年,周文王式的人物,这里一个也没有过,但陈吊眼称王、陈壁娘练兵、侬智高反叛、杨文广平南、段红玉和桃花峒之类的传说却还不少,这些人火候不到,一个个都成了悠悠过客,谁也成不了周文王。再以后,黄岐山下出了一个叫白无天,逼死了一对叫做山英山珍的情侣,激怒了天上赤脚大仙。大仙那时站在云端上,轻轻儿向跳崖碰死在山上的山英和山珍吹了一口气,这一对年青的情侣就变成对白天鹅,凌空飞翔在蓝天上。
白无天见山英和山珍变成天鹅比翼双飞,醋意大发,嫉妒上来,就叫人朝天鹅放箭,定要将他俩射下来。赤脚大仙见了,发起怒来,就把手中龙头杖一挥,霎时天昏地暗,飞砂走石,将白无天变成了一只蛤蟆。那蛤蟆恶性不改,蹲在山顶上,还直望着白天鹅流口水。
赤脚大仙见他恶心不死,就用宝杖朝他一指,癞蛤蟆立即化成块大石头,只是心还不死,涎水依旧流个不住,他人作恶涎也毒,凡是毒涎流到之地,草木一片荒黄。赤脚大仙便按下云头,用脚跟轻轻地朝蛤蟆石一踩,立即就踩出个凹形来,蓄住蛤蟆涎,不让其四处横流。赤脚大仙恐怕蛤蟆日后变成妖精逃走,就将宝杖插在山颠上,再拔下根发丝,化作捆魔索,捆住蛤蟆,并紧紧系在仙杖上。大仙朝仙杖吹了一口气,这仙杖便化成一座镇魔木塔,矗立在黄岐山之巅。过了五百年,那蛤蟆石受了日月精华,渐渐变动。有一年春天阴雨时节,蛤蟆石活动了,幸好有捆魔索缚住,跳走不开。它正挣扎,就被霹雳大仙发现了,立即将雷金槌打下来,将蛤蟆击毙了。因击得太狠,电花四射,竟将镇魔塔烧毁了。不知过了多少年,为了建塔镇魔,人们重新在原来建木塔的地方重建起了一座石塔,将蛤蟆精镇压住,从此,蛤蟆不再祸害人间。

伟杰童鞋(2014-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