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蒙古族

家乡区县: 内蒙古扎鲁特旗

蒙古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大部分生活在中国,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联邦也有分布。

蒙古人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一个部落。[1]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写作"蒙古",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大聚会,建大蒙古国。铁木真被推戴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此后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西征,打通了亚洲和欧洲的陆路交通线。1260年忽必烈自立为蒙古大汗,建都中都(后改大都)。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并于1279年灭南宋,完成对中国地区的统一。[1]1368年明军入大都,妥欢帖木儿北迁,及其后裔仍使用元作国号,高丽王朝称“北元”。1942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党领导的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

1206年,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后被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5]随着大蒙古国的建立与扩张,蒙古势力逐渐发展扩张到欧亚地区。但同时,对汗位和权力的争夺也使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内部危机越来越重,越来越公开。成吉思汗在世时,这个矛盾也正趋向公开化。为平衡子孙的利益,成吉思汗生前划定了四子的封地(即兀鲁思)。其地域基本在今新疆及其以北以西的中亚地区,大致为:长子术赤的封地在今额尔齐思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的俄罗斯地区,术赤死后,其子拔都于1243年建立了以伏尔加河流域为中心的钦察汗国;次子察哈台的封地在今阿母河与锡尔河之间的草原上。成吉思汗又将庶妻所生的第五子阔列坚封于漠北之地;只有幼子拖雷没有封地,继承父亲的牧地、人口和军队。察合台死后,其孙合剌旭烈继立。[6]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中国。[5]元朝的最高统治者仍然是名义上的全蒙古的大汗,保留着宗主的身份。就元朝而言,他是皇帝,就元朝以外的蒙古汗国与蒙古人来说,他是蒙古神圣的“薛禅汗(大汗)”,接受元朝的册封。[6]直到徐达北伐后元朝 蒙古族姑娘—狄少英国画作品

北退。

清朝时政府对内蒙古地区实行特殊管理。一方面以联姻来笼络蒙古各部首领,以宗室女外嫁各部首领及其子侄。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分而治之的“扎萨克制”,亦即盟旗制度。

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北京政府发布了一份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1924年4月17日,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1924年11月26日在苏联和第三国际支持与行动下,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但中国及英、美等当时主要国家政府皆未承认。

1961年10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以9票赞成,0票反对,1票(美国)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蒙古加入联合国。

Surina(2014-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