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古槐

家乡区县: 南乐县

一、历史渊源
古槐,相传为唐人所植,故人们都称为唐槐。这八株古槐俱在南乐县域内,清朝后期尚完整不缺。但到民国初年仅剩五株,但也是残断不整,如今仅余一株在县城东街。
古槐称之为唐代时期的树木,有夸张之处,但以古槐称之却在情理之中。经考证,南乐在金代章宗时期之前属黄河冲袭范围,泥填沙充,层层淤积覆盖,把村落古迹及地表生长物等深埋土中,所以北宋以前的地上遗物,无一保存,在古槐的两侧水坑中,曾发现一口宋代水井,井面距今地表5米之多,如此看来古槐若是唐代树木,理应埋于土中,不应凌空舒枝,因此推断古槐为金代后所植,且不会早于金代中期。 二、基本现状
古槐位于南乐县城东街,树高15.7米,干粗4.45米,冠幅东西15.5米,南北18.7米,挺拔苍劲、华荫如盖,长势喜人,1980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在我县近德固乡留固店村,千口乡千口村,梁村乡翟村,谷金楼乡谷金楼村、闫李村,县城南关各有一株古槐,大小不一,也招徕了不少游客。

三、基本规划
古槐是南乐的一个文化景观,也是南乐历史的一个见证,枝繁叶茂的槐树代表着坚韧、奉献、拼搏以及质朴等精神特质,是提升南乐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关爱古树,就是关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把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树名木保护好,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对南乐的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特提出以下规划要点:
1、整治古槐周边环境,拆除古槐北部、南部民房。古槐向北扩28米,向南扩75米。
2、修复建设关帝庙殿、东西厢房、光绪碑、康熙碑、庙前广场、公共绿地等。
3、架设自北街至安济路的桥梁一座,桥长70米。

工程共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主要拆除古槐北部、南部民房。向北扩23米,向南扩16米,共涉及农户4家民房26间。建设关帝庙、庙前广场、公共绿地,完成院内地面硬化。二期工程主要修复建设东西厢房、光绪碑、康熙碑,架设自北街至安济路桥梁一座,桥长70米。

 

太阳(2014-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