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民俗——礼仪习俗
礼仪习俗庐江人与人交往时,注重礼节,朴实大方。见面问好,要进餐时见面,则问是否吃了。询问时常带“请问”二字,对老人或长辈尊称“老人家”,平辈男女之间喊“伙家”,也有长辈喊晚辈“伙家”,但男不能叫女“伙家”。庐江人历来好客,平日来客,握手言欢,接待时递烟、倒茶、陪坐并留客吃饭。待客时,请长辈居首席,余则围桌坐,送客时还说:“招待不周,望今后常来。”还有送喜礼、寿礼、丧礼、见面礼等习惯。
婚姻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为主。旧有族外婚、姑表婚、姨表婚、指腹婚、摇篮婚、童养媳等。传统婚序为命字、访亲、相亲、聘媒、传庚贴、纳彩礼(朝节)、下日子、择吉迎娶等一整套程序。结婚当日,在门上贴喜联,窗户贴“双喜”,请亲友聚集庆贺喝喜酒;用锅圈、草绳等套媒人,将男方接新人员的脸全部抹红,表示喜庆。女方上轿前有“哭嫁”习惯,姑娘要“大哭”一场,内容主要是舍不得生养的父母、相伴的兄弟姐妹等,有“秀才落榜笑是哭,姑娘出嫁哭是笑”的民谚。选准良辰吉时发轿,堂屋上方点一对蜡烛,拜祖,盖红盖头,由长辈或哥哥背着上轿,嫁妆中藏有枣子、糕、花生等,寓意为“早生贵子”等。至男方后,先关门捺性子,后拜堂,送入洞房。当晚有闹房等习俗,结婚3天无大小,不分长晚辈,老少均闹房。结婚的第三天,女方所有亲友赴男方“看三”。一个月后,新娘偕新郎回娘家,吃回门饭,娘家做“满月”,送麻篮、剪子、针线等女红用具。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女儿临产前,娘家送“催生茶”或请吃“催生饭”。产后,以“喜蛋”到岳父母及亲友家报喜。婴儿出世第九天洗“九朝”,娘家送鸡、蛋、糖、米面之类和婴儿衣服,亲友前来祝贺;用干艾薰水为孩子洗澡,澡盆中投下许多铜钱,孩子洗洁后用熟鸡蛋“滚头”,拜“四方”,用小葱拍打脑袋,象征小孩子聪明、长寿。1周岁时,行“抓周”礼,在竹席中放上笔、墨、糖果、胭脂、玩具等,让孩子任抓一样,预示未来前途。庐江有做寿的习惯,每年家人生辰,一般庆贺一番,吃鸡蛋面条,庆祝长寿,59岁时,举行隆重活动,庆贺60大寿,俗称“做九不做十”。
县内治丧礼仪比较繁杂,在人将要咽气的时候,烧纸箔,穿“老衣”,鸣放一串鞭炮,死时在场的亲友恸哭,便将死尸停放在堂屋门板上,接着便有邻舍亲友“瞧老”送终。死者入棺后设灵堂,发讣告,子媳披麻戴孝。灵柩停家多则7天,少则3天。出殡送到墓地或厝或葬,葬后第三天“复山”。60岁以上逝者治丧称“白喜事”,丧事期间,谁都可以讨碗饭吃,吃过后,还可悄悄带走碗、盏,名曰“偷寿”,意味着自己将来也能长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