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石窟,又名"普济院"、"普济寺"、"石宫寺"、"万佛岩"。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现在,石窟已被列为延安市重点旅游景点。
最早建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以后各代都有重修。主窟万佛洞呈长方形,宽20米,深14米,高7米,面积225平方米。正中坛基东西长11.5米,南北宽5米,高2.5米。坛上有8根方形石柱,上承窟顶,顶凿3个藻井。坛上有3组人物雕像,每组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中间一组释迦牟尼居中盘膝坐莲台上,右臂上屈,左手附膝,身着袈裟,螺髻、大耳,相貌庄严。两旁有文殊、普贤二菩萨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左右两组中间分别坐着佛的化身和应身。8根石柱及四壁上雕满大小佛像。窟中人物雕凿结构清楚,比例准确,手法细腻,对人物的体形、面容、姿态等有许多不同的生动塑造,对人物的心情、性格有细致、微妙的表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主窟之外,另有一些较小的石窟,窟内也有雕像。窟旁残存的寺院房屋和洞窟中,尚有彩塑、壁画。
对于子长县钟山石窟,专家结论是:“中国最早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敢与西方的维纳斯相媲美,第二个敦煌”。钟山石窟背山环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方便。绿树成荫,松柏茂密,四季常青,四季有花,万紫千红,风景迷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