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的鄂尔多斯旅游鄂尔多斯旅游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早在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响沙湾旅游接待站的建立和成吉思汗陵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鄂尔多斯旅游发展的序幕。当时的成吉思汗陵内虽然陈列的文物较少,并且还没有进行整体的修缮,但成吉思汗陵不息的圣灯和达尔哈特守护人,承载着丰富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吸引着中外来宾。响沙湾旅游接待站,在1984 年建立的初期,就将鄂尔多斯传统的民族歌舞和礼仪,引入到旅游接待当中,成为对外展示大漠风光和鄂尔多斯蒙古民族风情的重要窗口。尽管当时的旅游,是以政府接待为主的旅游,但在自治区,已经开始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旅游接待站为代表的旅游接待线路和景点。虽然当时鄂尔多斯还没有星级饭店,像样的宾馆只有伊克昭盟宾馆,无一家旅行社,旅游发展刚刚起步,但在1984 年,原伊克昭盟行政公署做出决定,在盟行署外事办公室的基础上增加旅游事业管理的职能,增设了伊克昭盟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牌子。
二、鄂尔多斯旅游发展的过程进入上世纪90 年代,旅游开始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兴起,鄂尔多斯的旅游,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经过自治区40 周年大庆和50 周年大庆修缮和扩建,成吉思汗陵的面貌焕然一新,东西殿绘制壁画,再现成吉思汗诞生到1206 年建立大蒙古国及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追封祖父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历史过程。新建了苏勒德祭坛和祭祀文化展览馆等。响沙湾新建了索道等项目。以成吉思汗陵和响沙湾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成为自治区中部重要的旅游线路。1991 年,成吉思汗陵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四十佳旅游胜地,伊克昭盟宾馆被评为首家国家二星级饭店,鄂尔多斯天骄大酒店建成并投入营运,被评为首家国家三星级饭店。旅行社从无到有,发展到2 家。1999 年4 月,伊克昭盟行政公署首次主持召开了全盟旅游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行署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随后,盟行署决定响沙湾转制,完成了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的改革,开创了自治区旅游改革的先河。改革的成功进行,推动了全盟新型旅游管理体系和经营机制的发展,掀开了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新组建的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组建了艺术团,与成吉思汗陵艺术团南北呼应,排演鄂尔多斯歌舞和民族歌舞剧《鄂尔多斯婚礼》。同年11 月,邀请北京市旅游局及20 多家旅行社来访;12 月,邀请国家旅游局和在京的旅游专家到鄂尔多斯调研并开始编制《伊克昭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0 年,盟行署主持,专家组论证通过《伊克昭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进入一个按规划有序发展的时代。2001 年,成吉思汗陵被国家评为首批AAAA 级旅游景区。2002 年,撤盟设市后的鄂尔多斯市决定将原盟旅游事业管理局从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分离出来,成立市政府组成部门———市旅游局,履行政府依法管理旅游业发展的行政管理职能,鄂尔多斯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