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Ban-lam-gu),起源于泉州。广泛适用于福建南部,属于汉语的一种,该语言主要使用于闽南地区、潮汕地区、海陆丰地区、湛江、台湾、东南亚等海外华人之间。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闽语的一种语言,台湾学者董忠司教授则认为闽南语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闽南语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语言实际为中国方言的10多种语言之一。[1-2]在学术上以泉州话作为标准腔。即使在闽南语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戏、梨园戏、泉州南音也仍以古代泉州府城腔进行演唱。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2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外太空知音了。
闽南语在台湾也称为台语、台湾话、河洛语(Hō-ló-ōe),另外也有福建话(东南亚,广东人,广西,港澳,海外)的称呼,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系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语族。 [4]
主要分布地除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有闽东北地区和大陆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