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太平、龙泉潘氏源流考析

家乡区县: 湖北省广水市

  广水太平潘氏源自何处,根在何方,过去从来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迷。一九九八年修找到广水太平潘氏族谱时,终于揭开了这个迷。 要修新谱,必须与旧谱相衔接。因此修谱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寻找旧谱。广水太平潘氏究竟有无旧谱存世,无人知晓。但在访寻旧谱时,潘世富公十分关心修谱的事情,虽已时年八旬,但其头脑清醒,记忆尚健,旧闻传说,记识颇多。于病榻之上说:“应山龙泉潘氏祖祠在太平镇,祖父在世时,每逢年节,特别是清明节,总要去太平祭祠祭祖。据老辈人传说,太平潘氏老祖宗名叫潘道清,‘世’字辈是道清公十八世孙。
     相传太平潘氏是从麻城过籍到应山来的,祖居地在麻城筷子岭。”家父之言虽为口头传说,但给寻找旧谱,提供了重要信息:太平潘氏曾经编修过族谱。道清公裔孙已传二十余世,历时四百余年,如果没有族谱的记载,世富决不可能知道太平潘氏的老祖宗名叫潘道清,更不可能知道其自身为道清公十八世孙。估计,世富所传之言,可能就是族谱之所载。族谱即使失传,人们依然将族谱的记载凭口耳相传至今。
      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太平潘氏曾经修过族谱,那就是我太平潘氏有着自己独立的字派:“克修明德,世承忠和,家增荣裕,庭赐大元。”立字派一般是伴随着建祠修谱等活动一块进行的。于是我们到处访寻旧谱,但因年湮代远,世易时移,世事沧桑,寻谱未果。

  世富之言,毕竟是口头传说,没有文字资料佐证,不足为凭。潘氏到外地去寻找文字资料。一九九八年,太平族人承志、德祥、建华三人适孝昌去孝感,奔信阳去大庙畈,赴罗山走大悟,四处寻觅,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孝昌花园西郊潘氏族人家中寻得三本资料:一是民国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二是《黄陂潘氏续谱编纂处预刊小册》;三是孝昌花园潘氏族人手抄《潘氏族谱》。
      在孝感寻得箍河垸《潘氏族谱》。在大悟寻得芳畈《潘氏支谱》。上述谱牒资料极其珍贵,其中潘姓起源、世系排列、人物事迹、迁徙概况等等,一目了然。其记载甚为祥明,为太平潘氏追根寻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大悟芳畈《潘氏支谱》载寻源公咸丰四年所撰《里居志》云:“吾始祖仕美公自麻邑迁澴川、走亲民,爰及牛氏女,聿来胥宇,曰此曰时,筑室于兹,有践家室於焉,落蹟而潘家砦潘家畈,由是传矣。顾厥初之里居惟一,而后世之里居则分。如自一世而二世,福一公迁陂邑潘家林;福三公迁(成忠注:孝感)县城南河苑,后分支应邑太平镇,惟福二公恪守先绪,里居仍旧焉。其长子道嗣公虽济南垂史,而狐死丘首,仍归故土,至次子道统,则支衍一方焉,然离宗未远,考其雲礽,详其苗裔,则今之潘家冲是矣。”考孝昌花园西郊潘氏族人手抄《潘氏族谱》和孝感箍河垸《潘氏族谱》,季孙公“八十九世(孙)道清,福三公长子,迁居应邑太平镇,后分支栗林店;道通公,福三公次子,迁居孝感县城南河苑。”又据民国三十六年《潘氏合修宗谱湖北区筹备委员会报告书》中《湖北区已合各支系对照表说明》载:“福三长子道清迁应山太平镇,次子道通居孝感白雲郷箍河垸。”

  有了上述资料,广水太平潘氏根之所在,源之所出,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昭穆世次,清晰朗然;流派脉络,条分缕析。

梧桐子之广水:http://wutongzi.com/kan/hubei/guangshui.html

木木的晴天(2014-06-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