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本县淮河以南为大别山缓岗丘陵地带,淮河以北为淮河冲积平原,淮河境内长75公里,闾河境内长50公里。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934毫米,全年无霜期218天。
经济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134481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55元。现有耕地141.3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红麻。森森覆盖率为0.8%矿产资源有化工灰石、濮公关的石灰。主要中药村的有关夏、猫爪草等。息县关夏驰名中外,有“息半夏”之称,土特产有香
交通现状 境内公路总里程48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3公里。有国道106线穿过全长41公里;省道2条,全长81公里;县乡道全长358公里。桥梁69座2264延米,乡公路晴雨通车,287个行政村通汽车。
名胜古迹 县城西南淮河故道北岸的周朝息国古城遗址。还有秦楼文化遗址
息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分封赐土,羽达建息国至今,已历数3000多年。息夫人爱国爱民“三年不语”,深受百姓敬仰;公元前538年赖子国虽为楚灭,但臣民不降,“赖、罗、傅同宗”;新息候马援,边关****安民,“马革裹尸”,至今激励后人;“秦楼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产犹在;“申息之师”,人民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尚存。虽历史风云多起,可“息”字岿然不变。
息县名胜古迹,如繁星灿烂。曾被苏东坡誉为“东南第一峰”的濮公山隔淮与县城相望。站在峰顶,可南阅楚天,北眺中原。刘邓大军南下,将军试水,传为美谈,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迹。“濮山拱翠”、“古息含烟”、“兴国寻幽”、“竖斧春耕”、“寨河晚渡”、“葛陂夜雨”、“广丰浸碧”、“淮汝交流”等八大景观,把息县绘就成一幅瑰丽的画卷。
息县物阜年华、人杰地灵;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息县盛产小麦、水稻,历代民间素有“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的俗语。油菜、花生、芝麻产量高,质量好,是河南省油料生产20强县之一。香稻丸乃历代贡米,素有“一块香稻香满坡,一把香米香满锅”之美誉;息石灰长期占有豫、鄂、皖三省市场;红麻产量名列全国县级榜首;息生猪在港、澳市场久享盛誉;息半夏是国家重点出口中药之一。彭店的西瓜,白店的白菜、大蒜,关店的葡萄都是豫南名贵特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