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28婚礼

家乡区县: 南充市南部县

诞生礼、婚礼、寿礼、丧礼是湖区民间普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礼仪。出生时的祝贺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而丧礼上的丧钟则是生命的终结。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一生的大事,旧时婚嫁全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包办定终生,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斥在外。传统婚俗沿袭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步骤,即“六礼”。
1.纳采
纳采又称提亲。在旧时,男女结婚前双方是不见面的,男女到了结婚年龄(14-16岁),媒人从中牵线搭桥促成婚姻,也有双方父母相识托媒人求婚或指腹为婚的,所以说旧时婚姻全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加之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高,求婚多以男方为主动,男方家长为儿子相中某女子,先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媒婆把男方的家庭状况、新郎情况告知女方家人,如果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收纳男方送来的订婚礼物,称之为纳采。媒人说媒一条基本经验就是门当户对,就是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家庭环境、相貌等基本相当,除了个别外大多相差无几。
解放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和思想的解放,女方相中某男方也可以请媒婆提亲。提亲后男女双方见面,又称相亲,俗称相媳妇,这是神秘而慎重的事,不宜张扬,一方面是选终身伴侣、如意郎君,事关终身。另一方面怕对方相不中,有失脸面。相亲地点多在男方家,媒人带着姑娘和姑娘母亲、嫂子等悄悄从后门进屋,媒人简要介绍,姑娘家人上下打量小伙,并看家产房屋如何,如果姑娘家有意,则有大嫂等人说几句客气话以示友好。到了以后,相亲地点在场镇,逢赶集日,姑娘小伙由家人或亲戚领着,远远的相互看一下,双方有意则走到一起吃饭。
农村风俗,男许女不许。意即男方先表态,女方后表态,若女方同意男方不同意,有伤姑娘脸面。几天过后媒人便到男方家探听准信,再到女方家里传报喜信。女方同意则是满接满送,如若不同意,媒人则展现浑身本领,鼓动灵活思维,眉飞色舞,舌如巧簧,话似流水。三番五次地劝说,直到同意为止,媒人再向男方报送喜信。
2.问名
问名又称开婚、合婚、合八字,即男方探问女子的姓名及生辰八字(“庚帖”),一方面防止同姓婚姻和近亲婚姻,二是以生辰年月日占卜婚姻是否适宜,阴阳先生推算生辰八字是否相生相克,如果八字不合,婚事不成,八字相合,婚事无冲。
3.纳吉
纳吉又称过小定、定亲,男方使遣媒婆带上礼物到女家告知婚姻可以进行,两家亲事就算初步定了下来。
八九十年代双方相亲后,定亲礼物流行手表,双方互赠,即情侣表。两家亲事初步定了下来后姑娘小伙相互来往,特别是传统节日男方要备份礼物到女方拜访,女方回访回礼。
4.纳征
即正式送聘礼,又称过大礼、度礼。一般在婚前十五天至二十天,男方送去钱财、衣物、首饰,女方回赠鞋袜,旧时婚姻聘礼的性质是新郎以赠物表示对女方的好意或尊敬,以此证实自己有维持妻子的能力,也表现出男子能担任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标志,反映出私有制社会及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财富和权力在女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这种以表达男子维持家庭能力的风俗到现代社会并没有完全消失。双方父母协商聘礼,定出男方向女方出彩礼多少,手饰多少,女方陪嫁物品多少,男方筹措齐聘礼送到女方。
5.请期
选择成亲的“黄道吉日”,旧时风俗认为选择“好日”预示婚事顺利,一般选择农历十月、十一月、腊月,逢三、逢六、逢九即为好日。此时场光地净,农活淡季,农民清闲,乐于帮忙,天寒地冻易于食品藏储。男方家长提出一个初步想法,然后请精通此行的高人或阴阳先生查查书算一算,然后根据户主的想法提出几个日期让男方自定。男方一般选定二个时间再由女方选择,女方一般同意男方意见,他们明白男方娶亲,选定的“好日”不用怀疑,如果女方有特殊情况再协商确定吉日。
6.亲迎
早先结婚不登记,有三媒六证即可结婚,结婚仪式一举行男女才可同居。不举行仪式同居会受到乡邻们的嘲笑。由于古人讲求礼节,故婚礼的过程也颇为复杂,包括婚前准备、宴宾、花轿迎亲、拜堂、闹洞房等。

 

angle(2014-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