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大军出剑门关进驻汉中,向后主刘禅上表,请伐中原。第二年,诸葛亮从汉中誓师,首次出兵祁山,智收魏天水参军姜维。后来因街亭失守,前线重点战略要冲沦陷,进无把控,诸葛亮退回汉中,挥泪斩了马谡。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二次出兵祁山,用木牛向前线运输粮秣军需,大举伐魏。与魏将张命数战皆捷,但因运输艰难粮秣不济退兵。建兴十年至十一年,诸葛亮 从汉中经石牛道严寒成都,筹集军需。他总结了前几次伐魏粮尽退兵的教训,认识到,在汉中平原作战,以成都平原的粮秣作后继,节节运往前线,旷日迟久,缓不济急。因而粮秣,交通运输是伐魏的重要因素。他主张积极发展生产,劝农讲武习文,并大量制作木牛、流马,运送米、麦囤集剑门关,转运汉中和斜谷口,准备长期伐魏。他把剑门关作为蜀北大门,立关戌守。同时派人在大、小剑山之间修筑三十里栈阁,以利于行军和囤集粮草。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从成都出剑门还汉中,齐集三军出斜谷伐魏。大军至湄,兵屯五丈原分兵屯田。魏军屡次出战,魏军坚筑营垒,不与蜀军交锋。客主之势有利于魏,不利于蜀。是年六月,诸葛亮死于军中。
诸葛亮去世后,朝廷内外失控,后主无能,奸佞当道。随军长史杨仪奉命引大军退回汉中,后军军师魏与杨仪不和,自引军归,都向后主上疏互道谋叛,使魏延军散被杀。蜀又派吴懿督守汉中,北伐曹暂告一段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