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嘉陵江,血战剑门关

家乡区县: 四川省剑阁县

 春风吹绿了川北群山。1935年早春3月,徐向前率红军扫平了嘉陵江上游沿岸白军,开始了渡江西征的准备。江水滚滚,奔流在群山峡谷之中。对岸敌军共约53个团,还有蒋介石的嫡系第一师独立旅。他们凭借江防,阻止红军西渡。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奉命出兵过江。

渡江没船,沿岸大小船只,全部被敌人掠走。为了寻找有利的过江起渡点,徐向前带领参谋和工兵营的干部,沿着江岸一步步探测,走了上百里路,翻过数不尽的山头,最后选定在苍溪与阆中两县之间的塔子山下,作为渡口。这里背后有平坝可集结部队,方圆二十多里处森林茂密,可作为造船场。在徐向前亲自指挥下,一所造船工厂很快在丛山密林中开工了。没有高大的烟囱,没有机器马达的喧嚣,有的只是铁器撞击、砍伐锯截树木的声音:造船需要大铁钉,战士和工人们用收集来的废铁,用原始的方法在地上挖坑造炉熔铁,自己制造各式的铁钉。船造好了,采取人抬马拖陆地行舟,把七十多只船,秘密运至渡口附近。

徐向前根据敌人的设防和地形,采取偷渡与强攻结合,多路突击,重点突破。1935年3月28日夜,一举突破嘉陵江,席卷两岸守敌。乘胜前进,控制了嘉陵江与涪江之间的大片地区。4月2日,先头部队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剑门关。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

“剑门关位于横亘剑阁、昭化之间的剑门山,扼控川陕大道,‘插翅难渡’,是邓锡侯部江防部署的支撑点。敌二十八军宪兵司令刁文俊率三个团,依托险要地势及预构的集团工事防守。王树声在前面指挥,要求动用方面军总部的迫击炮营,摧毁敌阵地,我们同意。十一时许,部队发起攻击。我军在迫击炮和机枪的掩护下,前仆后继,猛烈向敌阵地突击,多次与敌人展开肉搏。经半天激战,全歼守敌三个团,拿下了剑门关。

剑门关向来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而著称。三国时姜维就守过那个地方。战后,我去剑门关一看,真是个奇怪的地形。你从北面来的话,它是个高山,一壁千仞,险恶万分。

你从南面来的话,它是坡地。南攻容易北攻难。”

足智多谋,善于选择突击方向的徐向前,正是抓住了敌人这个弱点,又一举成功,创造了方面军战争史上又一奇观。至此,战史上称为强渡嘉陵江的战役告捷。红军在二十四天内,连克阆中、南部、昭化、钊阁、平武、北川等九座城,歼敌万余人。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纵横三百里的广大区域。

1313113(2014-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