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厦门大学

家乡区县: 福建省思明区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一所地处经济特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该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学校占地9000亩,依山伴海,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迷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1923年,厦门大学便开始聘请俄籍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赖特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厦门大学在1951-195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损失非常巨大,厦门大学大量院系先后被调出或参与组建为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河海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大学。
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5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拥有2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9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1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11个创新平台和基地被列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是我国校内风景[1] 唯一位于经济特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重点大学。厦门大学也是国家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是加入国家珠峰计划的17所985高校之一(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是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先后为国家培养了陈景润、谢希德、卢嘉锡、曾呈奎等20多万名优秀本科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厦门岛南端,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约2500多亩。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在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港尾镇),约2568亩。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
现有在校生3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575人,硕士生15590人(其中专业硕士6014人),博士生2567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500余人。学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9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次在中国大学生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以来,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Cell、The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厦门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专家。这支队伍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力军,也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坚力量。该校现有全职专任教师 2330人,非全职教师689人。全职教师中 ,教授628人,副教授691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全职教师总数的5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85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01人;45岁以下的为1727人,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具有外校某一级学历、学位的教师1427人。厦门大学本部外的白城海滩该校共有两院院士20人(其中双聘院士1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列入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有2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13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4人、讲座教授20人,校级特聘教授36人、讲座教授17人(已聘任的各层次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共138人);有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福建省创新团队和22个校级创新团队;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80人,列入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5人,列入校级“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64人。近年来,学校更加注重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使得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厦门大学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

你好阿(2014-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