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地方特产
哈思梨- 属冬果梨类,因产于靖远哈思山下而得名。果实个头均匀,呈卵圆形,成熟后表皮色彩黄亮,质细味甜,香味浓郁,果肉水白色,细嫩多汁,味道甘美,品质极佳。因其切面不易氧化,隔夜不变色味,以异于它果而著称,历史上曾是靖远地产贡品之一。梨树存活面积很小,不能移植,石门乡小口村哈思街崖头及小口沙河掌有少量栽植。1988年调查时有老树11株,树龄高达80年以上。现存活树木28株,年产哈思梨1500公斤左右,多被用作礼品馈赠亲友,市场销售极少,故以稀为贵。
关于哈思梨的由来,民间传为古丝绸之路经过这里时,某年冬天,过往客商携带异域果品,食后将其果核随意抛弃在山泉流淌的地方,待到翌年春暖花开时节,便长出几株细嫩不知名堂的幼苗,被当地一位好奇的老农发现,便将这些幼苗当成宝贝似地保护起来,不让任何人损伤。数年之后,这些幼苗长成了一棵棵小树,可是究竟是什么树,谁也不能识别。后来老人去世了,儿女遵照嘱咐将其埋葬在一棵树旁,未料来年春天,小树上开遍了洁白的小花,秋天结满了金黄的小梨子。梨子成熟的时候,儿子将摘下的第一颗梨用刀切开献在父亲的坟前,第二天他惊奇地发现,献在墓前的那颗梨切面竟然嫩白如初,如刚刚切开一般。这话一传出去,村人皆来索尝,味道果然迥异,被视为奇梨。从此,哈思梨声名远扬,官府将其送到了朝廷,便成了专门敬恭皇上的贡品。
鸽子鱼 -学名北方铜鱼,硬骨鱼纲,鲤科,俗称鸽子鱼,因其形似鸽子而得名。体细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背古铜色,故名铜鱼。头小,吻尖长。口小,马蹄形,唇厚,具口须一对,较长。是黄河流域特有的珍贵鱼类,肉质细嫩鲜美,骨刺少,肉嫩醇香,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被视为珍馐佳品,以味美著称。鸽子鱼主要分布在甘肃靖远至宁夏中卫一带约200公里的黄河河段,志书《彩鱼》所云:“山岩之上鸽子最多,涉入黄河即变鱼,味最美。”鸽子变鱼不堪信,但鸽子鱼肉质细腻白嫩,具有提气补虚、滋阳补肾的功能,是老弱病残者的滋补佳品。据说鸽子鱼还有解酒的奇特功效,过去每逢皇宫王府举办盛宴,即以其作为醒酒之佐餐,因而曾为当地送往朝廷的“贡品”,民间又称其为宫廷鱼,并流传有赞美鸽子鱼的谚语“天上的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的鸽子鱼”。
鸽子鱼数量很少,故而十分珍贵。它生活在黄河水流湍急的峡谷中,不易捕捞。寒冬时节沉入河底,春暖后于三、四月间产卵。夏季黄河汛期水质混浊,时常浮出水面,为人们捕捞的良机。据说,鸽子鱼留恋家乡,无论被黄河洪水冲得多远,都要长途涉水,逆水洄游,返回故里。据地方志载,其多在“黄河双漩处,旧例初捕者,先献宰官,为方物之贡,然后发售”,史称“民国三十四年,靖远输出鸽子鱼3000只,每只价高300元。”古往今来,鸽子鱼成为靖远首屈一指的名优特产。陇上文化名人、甘肃省文史馆名誉馆长张思温先生咏诗《鸽子鱼》一首:“玉冻长河借腊残,双鱼处处荐春盘。偏共强食陈筵几,何事不飞上钓竿。月令曲征疑爵化,龙门难跃竞泥蟠。渔人昔在承平日,先凿坚冰献宰官。”
大枣 -俗称红枣。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果品,且90%的栽植面积分布于黄河流域。靖远大枣是当地特产之一,引进品种为骏枣。果实纺锤形,皮紫红色,果肉疏松,沙液,味甘甜。主要产地在石门乡小口、安韦、茨滩、坝滩等村,目前枣园面积约3000亩,挂果枣树达5.1万多株,年产大枣约70万公斤,产值达280多万元。小口大枣具有个头大,肉质厚,含糖量高,维生素丰富,味美香甜等特点,系食用、药用及滋补佳品。平均单果重15.2克,最大单果重25克,鲜枣含糖26.2%,总酸0.6%,每百克含维生素C484.6毫克,品质上等。1989年甘肃省枣类产品评比中,石门大枣获一等奖。1991年在石家庄举办的全国林果产品展销会上,小口大枣获得金奖,专家鉴定评语为“甘肃特产,小口大枣,红胶粘土,泉水浇灌,日照长,个大肉厚,驰名中外。”2002年被农业部评定为“绿色食品”。全县枣树栽培面积2万亩以上,年产大枣5万吨左右,石门乡被白银市列为大枣生产基地。
红枣不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蛋白质、脂肪、糖、抗坏血酸、钙、磷、铁、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当作访亲问友的必备礼品之一,有鲜枣、干枣、酒枣、蜜枣之分。鲜枣生吃最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干枣则适合煮粥或煲汤,能使其中的营养成分得到很好地释放。煮粥或煲汤时如果能将干枣和一些食物搭配,即为药用膳食,如治疗神经衰弱的大枣枸杞汤、有利于缺铁性贫血病的红枣花生鸡蛋粥、适用于高血压患者食用的红枣芹菜汤等。
冬果梨 -当地俗称大果子,属白梨种,原产黄河流域,是靖远县果类产品中的名优品牌。据地方志载,明代境内黄河两岸已有“园圃为业者”,并形成规模。冬果梨树对水的条件要求较高,宜在具备灌溉条件的轻土壤上栽植,树冠高大,枝繁叶茂,200多年的老树,仍能开花结果,果农们称之“老寿星”。成年果树单株产量500公斤,树龄较长及高产者可达1000至2000公斤。靖远冬果梨主产区分布在乌兰、北湾、平堡、兴隆、石门等乡镇,种植面积5000亩,总产量3000吨。
冬果梨果肉呈水白色,细脆多汁,味道甜酸适度可口,宜于储藏。含水份85%左右,富含果酸、葡萄酸、蔗糖、苹果酸、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不仅有鲜食之美,而且还有蒸食、煮食之妙。生吃可生津润肺,清除内热,熟食则滋补内脏,止咳散寒。鲜果贮藏到寒冬腊月,若将其掏空去核,再装入蜂蜜、冰糖等佐料,封闭其口,煮熟后即为香甜可口的“热冬果”,汤果一并食用,具有化痰止咳、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等特别功效,老年性哮喘以及气管炎病患者食用大有裨益。
香水梨 -又名软儿梨、消梨,属波斯梨科果实,栽植历史悠久。清康熙《重纂靖远卫志》载:“香水梨,即消梨也。他处不多见,深秋成熟,咀嚼无渣,至冬春间冻释成汁,天然甘美,诚珍品也。”靖远境内黄河沿岸普遍栽植,以兴隆乡大庙所产为最佳。香水梨入秋成色,清黄鲜亮,果味微酸,熟后摘下冻藏,肉质变成褐色,解冻后汁液较多,营养丰富,食如甘蜜,有清肺醒酒之功效。
香水梨树一般为金字塔形,虽不似冬果梨树那样高大挺拔,但枝干强韧,生长旺盛,不逊于其它梨树,属高产长寿树种。果实呈圆形,单个直径4~6厘米,个体重130克左右。株产量一般在千斤以上,有树龄长达200年以上者,仍然结果不衰。据测定分析,香水梨含有18种氨基酸、24种微量元素,每千克中维生素含量200毫克以上,有“绿色食品”之美称。陇上诗人王巨洲咏诗赞道:“陇上果佳味着迷,秋穿金晃压枝低。待将风雪吹归窖,期得残冰化褐泥。把口浆囊尽醉吮,放怀画卷著吟题。舒心润肺神增倍,天下仙酥问软梨。”
籽瓜- 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在非洲西南部卡拉哈里沙漠中,唐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靖远籽瓜与其种子“大板瓜籽”皆为西北特产,尤其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兰州大板”瓜籽,靖远为其重要的原料供货地,高湾、北滩等乡为主产区,已建成4万亩黑瓜籽生产基地,成为甘肃省主要的大板瓜籽生产基地,并向新疆、内蒙、宁夏等省区提供良种。当地选育的“靖远1号”和“靖远2号”两个优良品系,以其板大平整、仁饱味美而著称,亩产瓜籽80公斤以上,1989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农品。
籽瓜性温,有暖胃祛寒、滋嫩肌肤、清肾排毒等功效。经化验分析,籽瓜汁中营养丰富而全面,含有多种天然维生素、全序列氨基酸、活性功能因子、生物碱、瓜氨酸、多肽植物蛋白溶酶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钾、钠、镁、钙、磷、铁、锌、铜、硒、锰、钴等,在籽瓜汁中都含有。现代医学证明,籽瓜汁中含有的维生素族、蛋白酶类、氨基酸、多肽、硒等功能因子,能够调理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力,溶蚀软化血管,祛除胃寒,净化体内毒素。因而,瓜瓤与液汁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食品。
灯笼辣椒 又称圆辣子、大辣椒或甜椒,为靖远地方优质蔬菜之一,主产地糜滩乡。辣椒树单个植株高大,向外稍开张,叶片厚大,生长茂盛,产量高。辣椒果实呈方圆状,形似灯笼,故名。肉质厚,其味道微辣,并稍感甜味,成熟后表皮深红色,艳丽美观。灯笼辣椒营养丰富,宜于储藏运输,深为消费者欢迎,远销省内及周边外省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