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地,辖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21万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是国家和安徽省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淮北市,古称相邑 、相县、别名相城。淮北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已有4000多年,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
淮北是安徽省的省辖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心,市辖三区一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18万人,其中城区户籍人口135.4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已达100平方公里,现有24对大型现代化国有矿井,2010年原煤总产量达6000余万吨,年洗原煤能力4100万吨,出口15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五大煤炭基地之一。
淮北市以原煤为动力的坑口发电,为华东电网的主力军之一,2010年总装机容量已达800万KW。其中京沪线、陇海线、符夹线等铁路纵横东西南北,6条国道、省道以及京福、连霍、南登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离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至连云港港口240公里,是安徽省距深水港口最近的城市。符夹、青阜两条铁路贯通境内。符夹线北连陇海,南接津浦,有直快列车直达上海。青阜线则经阜阳、淮南直通省府合肥,远达皖南重镇芜湖。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又开通了淮北至曲阜、泰安、连云港、南京等几十个城市的远程班车。青龙山河港已通航,并正在全力扩建。在不久的将来,从青龙山发出的船只将经新沛河、洪泽湖直通淮河、长江、黄河。 淮北市现有20多万亩采煤塌陷地自主开发,20多万工程 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批外商纷至沓来。1995年3月13日 淮北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决 定:梅花、月季为淮北市市花,银杏、国槐为淮北市市树。
2 地理位置
2.1 位置
东经116度23分——117度02分,北纬33度16分——34度14分之间。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和河南永城。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
2.2 地形地貌
淮北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15——40米之间,坡降为万分之十一。地貌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3%,低山残丘面积仅占4.7%。以寒武和奥陶系地层形成的山丘,分两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山地一般高程约200米,最高峰是濉溪县的老龙脊,海拔为362米,次高峰是市政府所在地的相山,海拔为342米,其余平原海拔高度在22.5~37.0米之间。
3 自然气候
3.1 气候条件
淮北市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性气候与湿润性气候之间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202天。 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低气温-21.3℃(1969年2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41.1℃(1972年6月11日)。
淮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44.3 mm,水资源总量 8.341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98 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6、世界人均水平的1/24。
3.2 土地资源
淮北市土地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5988公顷,林地面积23266.67公顷,水域面积10000公顷,养殖水面8333公顷,荒沙、荒漠1466.67公顷。再生土地资源优势独特,综合复垦治理后的采煤塌陷区土地已成为该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多年来,淮北不断加强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土地复垦率达到54%以上,位于全国前列。
3.3 矿产资源
淮北矿产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488处,其中大型矿产地20处,中型矿产地13处,小型矿点455处。在查明储量的16种矿产中,煤、铁、铜、金、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储量分别居全省第2、4、6、2、6、1、位。其中,煤炭资源最具优势,远景储量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据科学测定,在二迭纪时期,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花草繁茂,古木林立。到了石灰纪,地壳下陷,这里变成了汪洋大海。淮北矿区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分布广泛、矿床规模较大、综合效益凸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
3.4 林业资源
现有树种300多个,分属66个科,147个属,其中乔木118种,灌木177种,藤木14种,竹类8种。古稀珍贵树木有古柏、古槐、银杏等。果树主要有杏、桃、核桃、石榴、蜜枣等。
农作物资源:农作物有粮、棉、油、果、菜、药、麻、丝等,品种有400多个,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稻谷、薯类、玉米、高梁、谷子、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麻类、烟叶等,油料作物有花生、油菜、芝麻。
3.5 水产资源
鱼类资源以草鱼、鲫鱼、鲤鱼、鲢鱼为优势种群,水生经济动物有虾、鳖、牛蛙、泥鳅等,经济植物有池藕、芦苇、蒲草等。
3.6 畜禽品种资源
畜禽品种丰富,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等。畜禽生产以资源开发和资源利用为中心,各品种畜禽的饲养都已形成规模生产。
3.7 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主要有鸟类、兽类两大类。现有鸟类29科50多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或羽用狩猎类18种,具有观赏价值的4种,保护农林作物的食虫益鸟25种,主要有鸭雁类、鹰类、雕类、燕类、啄木鸟、黄鼬、狐狸、刺猬、野猫、野兔、蝙蝠、蛇、蝎、蜥蜴等。
3.8 中药材资源
中药材资源共213科,672种,总蕴藏量约28万担。其中植物类药材140科,571种,蕴藏量26万担,矿物类药材有6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