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圣王祥

家乡区县: 山东省蒙阴县

  《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孝子,魏末晋初的大臣,德高誉清一生。


  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父亲王融,不受官府征召入仕。王祥生母早逝,后母朱氏不喜欢他,在父亲前面说王祥坏话,所以连父亲也疏远他,派他去扫牛粪;但是王祥逆来顺受,仍然恭谨地事奉父母。父母生病了,王祥忙碌地事奉,亲尝汤药。


  后母虐待王祥,冬天嚷着要吃鱼,王祥就就到河上「卧冰求鲤」。不料,王祥才刚脱了衣服,凿开河面上的冰,底下冰冷的河水中就跃出两只鲤鱼,给他捧回去了。后母看这样冻不死他,就说要吃烤黄雀,又有数十只黄雀飞进帐来,乖乖让王祥烤了。后母一看又整不死他,就叫王祥去屋外守一棵苹果树(《世说新语》指为李树,注二),刮风下雨的时候,王祥就抱树哭泣。王祥的弟弟,王览很小、才几岁的时候,看到王祥被后母鞭打,就抱着王祥哭泣。长大以后,王览时常劝母亲朱氏不要虐待哥哥。后母对王祥做不合理的要求,王览也自愿跟着王祥一起吃苦;便是后母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也自愿比照办理。王祥丧父之后,名声渐渐大起来;后母忌恨,便用毒酒要毒王祥,但是王览知道,急着取来要喝,王祥疑酒有毒,就和王览抢着喝,后母自知事泄,干脆自己把酒抢下来了。后来每次后母给王祥食物时,王览都要先吃,后母怕毒死自己亲生儿子,就不再下毒了。

  《世说新语》提到了另一个更加夸张的故事。原来王祥自己一个人睡,有一夜,后母朱氏竟然亲自提刀,来暗杀王祥。结果王祥命大,正好起床上厕所,后母行刺落空,只刺到被子。王祥上完厕所回来,知道后母行刺失败,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死。后母终于感悟,视王祥如己出。

  汉末大乱,王祥带着后母、后母所生的弟弟王览避难到庐江,一隐居就是三十多年。后母死后,王祥守丧,形容枯槁,撑着杖才站得起来。徐州刺史吕虔聘王祥,自乘另一辆车、并驾齐驱的「别驾」,王祥以五十岁之龄、年事已高拒绝。后来弟弟王览劝他出仕,替他准备车牛,王祥才受召作官。吕虔把徐州事务委派给王祥,王祥率励兵士,时常击破寇盗,州界清静,政化大行。当时的人作歌颂赞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后来王祥举了秀才,一路升迁到保管租税、钱榖、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九卿之一的「大司农」。


  高贵乡公曹髦即位,王祥封「关内侯」,拜九卿之一的「光禄勋」,掌管宫内诸事,又转任「司隶校尉」,也就是京城保安官。王祥参加讨伐毌丘俭叛乱有功,再升九卿中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的「太常」,封「万岁亭侯」。高贵乡公曹髦又任名王祥为「三老」之一,王祥持杖面南,以师道自居,陈述圣王明君、君臣政化的要旨,便是天子也要面北请教,在座的人莫不砥砺精进。


  公元260年,皇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杀,王祥痛哭,涕泪交流,众人面有惭色。不久后,王祥官拜掌管水土、营建工程,三公之一的「司空」(注三),263年十二月,又转任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大司马的「太尉」,加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的「侍中」,封「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公元264年,司马昭进位晋王,王祥与荀顗前往拜会。荀顗对王祥说:「相国尊贵,我们今天就尊敬他、拜他吧。」王祥说:「相国、晋王是尊贵没错,却是魏国的宰相。我们名列魏国三公,三公与晋王,也只差一阶而已,哪有天子下面的三司动不动就拜人的呢!君子以礼爱人,有损魏朝之望,有亏晋王之德的事,我不作。」等进了王府,荀顗拜了,王祥只有长揖。司马昭说:「今日我才体会到你王祥为什么这么受重视啊!」


  次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登基,王祥拜周朝古官制,三公中的「太保」,进爵为「公」。武帝命王祥、何曾、郑冲等老臣继续入朝,而遣侍中任恺向王祥谘问自己行为得失和行政计划。王祥以年老多病,最后终于告老退休。王祥活了八十九岁,谥「元」。死后来探望的,只有朝廷的贤人与往日的同僚下属,没有杂人。同族中的孙辈、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叹息说:「太保可谓清达矣!」


  《晋书》里,王祥的名字排在晋朝众臣列传第一,可见他地位的崇高。


  王祥应吕虔之聘时,吕虔有口佩刀,有工匠看了,认为一定是将来位列三公之人,才配得这口宝刀。吕虔对王祥说:「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宝刀或许对他有害。卿有三公王辅的才量,所以送给你。」王祥虽然辞退,还是让吕虔强迫收下了。王祥临死前,又把刀给了弟弟王览,说:「你以后一定有出息,足称此刀。」王览名声虽不如王祥,却也当上名誉性「光禄大夫」的高官。东晋著名的宰相王导,就是王览的孙子。


  二十四孝中,发生在家乡临沂的就有七孝。

我的青春(2014-09-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