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阳 历 史 文 化 名 人

家乡区县: 陕西省泾阳县

于右任 (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笔名太平老人。祖籍泾阳县云阳镇斗口村,著名书法大师,爱国人士。幼年家境贫寒,曾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学习,受进步学者刘古愚、朱佛光等人思想影响,痛恨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萌生反清革命意识,创办《神州日报》,以打倒满清、建立民国为主旨,在宣传革命中影响很大,时有“一支笔抵十万毛瑟(枪)”之誉。
1907年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1918年1月,被诸将领推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与叶楚伧等人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聘共产党人瞿秋白为社会科学系主任,极力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上海执行部工人农民部部长,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与共产党人合作,主办政治队、中山学院、中山军事学校等,为陕西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审计院院长等职。1931年起任监察院院长, 1938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坚持抗战反对投降,1945年重庆谈判时,设宴欢迎毛泽东,公开支持两党再次合作,和平建国。1949年11月,被迫离开大陆去台。在台期间,对大陆和故乡充满眷恋之情,1962年1月写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诗句,真挚衰惋,感人至深,成为传达在台人士怀念家乡、渴望结束隔绝状态普遍心声的名句。

于右任 (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笔名太平老人。祖籍泾阳县云阳镇斗口村,著名书法大师,爱国人士。幼年家境贫寒,曾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学习,受进步学者刘古愚、朱佛光等人思想影响,痛恨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萌生反清革命意识,创办《神州日报》,以打倒满清、建立民国为主旨,在宣传革命中影响很大,时有“一支笔抵十万毛瑟(枪)”之誉。
1907年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1918年1月,被诸将领推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与叶楚伧等人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聘共产党人瞿秋白为社会科学系主任,极力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上海执行部工人农民部部长,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与共产党人合作,主办政治队、中山学院、中山军事学校等,为陕西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审计院院长等职。1931年起任监察院院长, 1938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期间,坚持抗战反对投降,1945年重庆谈判时,设宴欢迎毛泽东,公开支持两党再次合作,和平建国。1949年11月,被迫离开大陆去台。在台期间,对大陆和故乡充满眷恋之情,1962年1月写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诗句,真挚衰惋,感人至深,成为传达在台人士怀念家乡、渴望结束隔绝状态普遍心声的名句。

夕、颜(2014-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