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名胜
一、单县八大景
单县城,水澈地秀,风景宜人,牌坊林立,名胜古迹颇多,尤以单城北堤之上单父宰密子贱抚琴处琴台、城内吕仙井、护城堤西南角栖霞山、城东南 山、城东堤涞河(亦称汉王河)、城西南隅青冢、城西北普照寺、城北堤外仙人桥景观独特,名称单城八景。历代文人骚客、名士贤达多闻名而来,或登台或观水,煮酒歌咏,抒怀吊古。
唐朝时“竹溪六逸”之一的陶沔出任单父尉,李白族弟李凝为县主簿,于是李白、杜甫、高适联抉来游,登琴台、入酒垆、游梁园、猎孟渚、畅吟高歌,乐而忘返,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被传为千古佳话。
而今古迹尚存,依然风景如画,每逢春至,桃红柳绿、莺语燕歌之时,城中居民多携妻将子登临古迹,以古之贤达故事教勉童稚,意其再造新图画。 附:登陶少府半月台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象半月,迥句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高飙起寒桐。 秋山入远海,桑拓罗平荒。 水色绿且明,今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 。
二、奇树石碑
单县衙门北一居民家中,生长着一柱古枸杞树,树身下半部分在屋内,上半部分和树冠探出墙外。树高3米,树冠直径3米,腰围约40厘米。春秋两次开花,千万朵碎花合开一朵巨葩,正如古人说:全树开成一朵花。夏季,枝叶葱茏,亭亭如盖;秋季,绿叶间点缀无数红豆,更是别有一番景致。行人无不驻足观瞻。据传树龄已达四百多年。街上90多岁的老人说,从他记事起树就这么大。春季开花不结果,秋季再次开花才结果,果入药有奇效。旁一石碑,斑剥陆离,不知何年所立,碑上花纹和小字已看不清楚。唯“圣旨”二字模糊可辩。 1985年,港台人士赴菏泽观光旅游团一行十几人专门莅单观此树,啧啧称奇,纷纷解囊助资该户居民保护好这棵树。济南园林处、沈阳园林处亦多次到单县高价购买此树。户主婉言谢绝,最后答复将院内一棵自然生长出十余龄的幼树相赠。幼树十分旺盛,每至春夏,枝叶覆盖整个院落,左临右舍集于树下或对弈或品茶。到了移栽季节,幼树枯亡。人们说:幼、老二树同根,幼树不愿离家,以枯警人。翌年在古树西又生出一幼树,生长亦十分旺盛。
三、商周古文化遗址——张堌堆
张堌堆,原名 山,位于单城东南3.5公里处,北靠东沟河,东接苹果林。西距单砀公路1000米。属县园艺场管辖。
张堌堆为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南北长115米,东西长118米,高5米,文化层深度12.6米。1971年,修筑单丰公路用土,张 堆西部挖去二分之一。从断壁上可看出三个文化层:上层为黄沙土。厚约二米,暴露出宋代砖室墓;二层为黄褐土,厚约2.5米,土质较硬,内含陶片很少,暴露出汉空心砖墓、石匣墓;三层为灰沙土,陶片增多,采集到的陶片标本有夹砂红陶 口沿,夹细纱红陶绳纹
井中月
2012.04.24
袋足,泥质灰陶豆柄、泥质绳纹灰陶尊口沿等。 堆上长满荆棘野草,四周为柏树,西部有大片核桃树和苹果林。1973年,张堌堆被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单县三绝
“张家牌坊李家匾王家大旗杆”名闻遐迩,被称为单县“三绝”。
张家牌坊:位于单城内城隍庙前街,建于清乾隆年间,敕保文林郎张蒲妻朱氏之节孝。牌坊巍峨壮观,雕琢精致,正中匾额书有“节孝坊”三个大字。四根双合石柱分八组精雕了形态各异百头狮子故得名“百狮坊”,整个牌坊构思独特巧妙,百狮坊姿态生动传神,松狮图栩栩如生,云龙、牡丹、吻兽、象尊等无不惟妙惟肖,可谓巧夺天工,世所罕见,观者无不叹绝。
李家匾:明朝年间,单城东关李家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适时,大书法家雷鲤因得罪权贵在单县黄岗镇隐居避祸。李家为光宗耀祖,特请出雷鲤为其书匾。“进士”二字笔力刚劲雄浑,萧洒奔放,当时博得“一字千金”之誉,加之兄弟二人同科得中,同时挂起两块进士匾,世上罕见,轰动一时,李家匾也随之名闻遐迩。 王家大旗杆:明朝时,单城东门外王家官居巡按,故在东门外路南大门前左右各立一根旗杆,以炫耀其权势。旗杆高数丈,上带刁斗,巍然屹立,每逢喜庆节日,升起绣旗鲜艳夺目,其高大夺目在单县独一无二,故群众称为单县一绝。 五、百狮坊、百寿坊及历史传说
单县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很多。尤以石牌坊为最,从宋元明年间至清,有记载的达百余座,单县因此荣享“牌坊县”。 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旧时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公德。清末民初,单县还存有“节孝坊”三十余座,均为石质、四柱三间、斗拱重檐、构筑精巧、气势宏伟、立柱和额枋上雕刻精美,或云龙缠绕、或鹤凤翱翔、或八仙庆寿、或二十四孝等。如县城南门里三座过街牌坊之一的徐氏节孝坊,夹柱上雕塑四组文臣武匠,有两米多高,相对屹立,栩栩如生。文臣纱袍抱芴、气宇宣昂;武将盔甲持剑,矫健威严,审视着过往行人,使人肃然止步。可惜这些精美的石刻在十年浩劫中被拉倒砸碎。值得庆幸的是,尊居群坊之冠的百狮坊和百寿坊,在有识之士和群众的保护下才幸免于难,现仍巍然屹立于蓝天白云之下,目睹着人世间的沧桑之变。一九七七年被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人民政府又于1980年和1983年相继拨款维修补雕。
百狮坊,因坊体夹柱上精雕百个石狮,故名。百狮坊原名节孝坊,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建,因此又称“张家牌坊”。她坐落于县城北部牌坊街,高约十四米,宽约九米,石构,通体雕刻,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正间前后坊心镌有“节孝坊”三个楷书大字。
百狮坊均为透雕和浮雕,四立柱巍然耸峙。每一立柱前后各倚二夹柱,上有雄师蹲坐。雄师巨头卷毛突目,隆鼻阔口利齿,每个雄狮身上攀伏着五个小狮,有的扑闪相戏,有的挠痒自娱,有的钻在大狮的爪下缩头直腿,奋力支撑,有的趴在大狮的颈上,夹柱的前左右三面浮雕圆形“松狮图”,古松苍劲,虬枝针叶,上有云烟萦绕。小狮或三成两,有的两两蝉联,衔尾咬蹄,另一狮在旁相逗;有的翻滚跳跃、争戏绣球;有的歪头侧目、憨容可掬,好象要跳了下来。九十二个小狮(另有八大狮),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好一幅“百狮嬉戏图”。百狮坊就是因为百个狮子雕刻精致,形无同者而居群坊之首,名扬海内。
井中月
2012.04.24
四根立柱上透雕云龙。放眼望去,云水漫漫、风烟滚滚,云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头、或首尾皆匿,云烟中只透出几鳞一爪。有的似在行云布雨,有的似在扯雷放电。龙与龙或触须互搭,或长尾相搅,好一派云龙世界。究竟有多少龙,很少有人查清。据说龙有百条-“百头狮子百条龙”。站在牌坊前似听到风声呼呼,霹雳轰然;似看到云龙飞腾,大雨滂沱。几疑身化一龙,置于万里长天烟云骤雨中。正间上下额枋和次间额枋透雕二龙戏珠。那鼓突突的龙目,钢钩似的龙爪,细长的龙须,弯弯的龙舌,均雕刻的栩栩如生,力透石壁。云龙摇头摆尾,似要腾空而去。看到这些,不由使人想起郭沫若赞美孔府大成殿龙柱的诗:“天工开物眼前是”。不由对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肃然起敬!正中间额枋透雕缠枝牡丹,正檐下中间悬“圣旨”匾,檐下兽斗花拱,如意板承托。正间和次间的脊、檐角雕饰着龙、狮、象、鱼、海马等吻兽。正间下枋板有一鼻孔,据说原来悬一石雕鸟笼,微风一吹,笼中石鸟翩翩展翅,呤呤做鸣。其他部位均为平雕和浮雕的珍禽异卉和图案花纹。
全坊结构严谨匀称、气势宏伟、雕镂精美、物象生动,玲珑剔透,繁而和谐,令人一赏三叹。 百寿坊,因其正间前后上坊心环雕百个变形篆体“寿”字,故名。百寿坊原名“敕褒节孝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翰林孔目朱淑琪妾孔氏建,又名朱家牌坊。
百寿坊高约十三米、宽八米,其建筑宏伟与雕刻精致可与百狮坊媲美。雕刻内容有:狮子、龙凤、仙鹤,还有牡丹、梅花、松石、竹兰、宝象花、唐蔓草,以及商周秦汉时的金石图案,二方四方连续等。和百狮坊一样,百寿坊夹柱上巨狮蹲坐,立柱上蛟龙盘绕;不同的是正间中额坊透雕镂空“串枝牡丹”,叶错花繁,十分精致;正间上额坊祥云间五只仙鹤翩翩起舞,次间上额坊鸾凤翱翔、引颈对唱。正檐下悬一“圣旨”匾,周围饰有“二龙戏珠”,姿态婉转、曲折回环、精细入微。仙鹤是幸福、长寿、爱情的象征,和变形“ ”字型云纹连在一起,寓意“富寿万年”。龙象征男子的坚毅刚强,凤象征女性的美丽温柔。 八夹柱上,各浮雕三幅花鸟,有的“牡丹蝴蝶”(寓意富贵无敌),芙蓉牡丹(寓意容华富贵),竹梅绶带(寓意齐眉到老),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春燕桃花(寓意长春比翼),绣球锦鸡(寓意锦绣前程),水仙海棠(寓意金玉满堂),秋葵玉兰(寓意玉堂生魁)```都是以谐音和隐喻表现某种吉庆。整个坊体结构严谨,疏密有致,刀法多变,雕琢精细。这些,都深刻表现了我国古代石工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和精美华茂,炉火纯青的建筑,雕刻工艺。
总的看来,百狮坊雄伟高大,以透雕取胜;百寿坊规模略小,但各种纹样、图案配置的严谨无暇,二坊各有千秋,这对中国建筑、雕刻史上的孪生姐妹为后代所瞻仰。 百狮坊、百寿坊耗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至今群众中流传用一两碎石换取一两金银的说法。根据石工估算,透雕一根牡丹大额坊,一个人就得十几年。雕刻时还得搭上工棚,围上铂席,倒不是怕人看,而是以便聚精会神。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毁于一旦。据传,在庆贺百狮坊落成的酒宴上,坊主为石匠之尊者把盏,说;“师傅劳苦功高,此坊可谓登峰造极。”老石匠微微一笑:“艺海无边。”坊主趁机问;“若多用银两,还可超过此坊?”老石匠笑而不答。这个阴险狡诈的坊主心已明白,恐再有超过此坊者,就在酒杯中下了毒药,可惜一代巧匠,未离酒席就被毒死。他的徒弟愤怒之极,设法报复,把已刻好的百个石狮暗暗做了改动,都变成了母狮,借以诅咒这个凶狠残暴的坊主断子绝孙。
井中月
单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旧社会,封建势力较强,土地高度集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沛县的马,金乡的牛,单县出些富户头。”这些富户:“八大家,八小家,不大不小百余家。”大的地主土地可达千倾、双千倾,下庄子几百个。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程度较深,妇女更是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年纪轻轻死了丈夫也不能再嫁,反之则是大逆不道。封建统治阶级为麻醉人民,光耀门庭,不惜耗费巨资为他们的“贞节烈妇”建起一座座牌坊。以百狮坊为例,据《单县志》记载:朱氏二十八岁夫亡,事翁姑尽孝,抚孤成立,守节终生。奉旨建坊旌表。其牌坊的建筑宏伟和雕刻精细更是一座胜似一座,百狮坊和百寿坊达到了顶峰。解放后,单县城还存有十三座精致的牌坊。这些经受了几百年风雨寒暑、地震雷雹考验保存下来的稀世珍品,却被人为的政治风暴毁于一旦。 十年浩劫“劫”走了十一座,只有“百狮坊”和“百寿坊”侥幸保留下来。1982年10月,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单县视察,看到两座牌坊赞不绝口,指示要切实保护好,为历史研究和旅游服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