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地区首府加格达奇区西北的50公里处,洞高 20 多米、宽 20 多米、深 90 多米,洞口在半山腰。1980 年 7 月,该石洞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并认定为北魏拓跋鲜卑祖先旧墟石室。拓跋鲜卑曾在公元 386 ~ 534 年在平城(今大同市)建立北魏政权。公元 443 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大臣李敞来石室祭祖,祭祖祝文刻在距洞口 15 米左侧的石壁上,高与视线平齐,竖书 19 行计 201 字,为汉字隶书,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辨。这一发现在当时不失为一件震惊海内外的重大发现。
嘎仙洞不仅是北魏拓跋鲜卑祖先的旧墟石室,而且还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嘎仙洞一带还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每当春天来到这里,这里便会开满野花,一片大好春光;每当夏天来到这里,这里便会苍松蔽日,一派生机盎然;每当秋天来到这里,这里便会野果满山,一片秋色金黄;每当冬天来到这里,这里便会白雪皑皑,一派素裹银装。这里不仅山清水美,而且野兽颇多,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幸福而和平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一个身高体大、面目狰狞的名叫“满盖”(“满盖”是鄂伦春语,为“恶魔”之意)闯进了这里。它就住在山腰间的一个山洞里,只要发现有猎人进入森林,它就张开血盆大口将猎人吃掉。为了除掉这个吃人的恶魔满盖,勇敢的鄂伦春猎人们便组织起来,多次上山去和它打斗,但都因满盖的力大和妖术而屡遭失败。鄂伦春猎人们没有丧失斗志,也没有丧失信心,一直和恶魔满盖斗争了很多年。鄂伦春猎人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一致对敌的团结精神终于感动了天上的嘎仙,他要到人间来帮助鄂伦春的猎人们。嘎仙找到满盖与之比武,并提出如果满盖输了就应永远离开这里,满盖自恃身高力大便满口答应。他们先比投石,投得远者胜。他们就用挡洞门的巨石来投,满盖先来,它用尽浑身的气力,只把巨石投到了甘河的边上。轮到嘎仙了,只见他用右手托起巨石,奋力一投,巨石就越过甘河,稳稳地落到了对岸的一座山上。满盖耍赖不认输,提出要比试射箭,就射刚投过河去的那块巨石,射得准者胜,勇敢的嘎仙答应了。射箭还是满盖先来,只见它搭箭拉弓瞄了又瞄,射出去的箭擦巨石的边缘而过,只崩下几块小石头,滚到了山下。这时嘎仙充满了自信和勇气,他搭上了箭,拉圆了弓,射出去的箭正中巨石的中心,并将巨石的中心穿出了一个车轮般大的窟窿。这回恶魔真的害怕了,它只好服输逃之夭夭了。从此,鄂伦春的猎人们又重新开始了在大兴安岭崇山密林中的幸福生活。
为了纪念替鄂伦春猎人们除掉恶魔的英雄嘎仙,人们把恶魔住过的山洞改名叫作嘎仙洞,把洞前的那条小河叫作嘎仙河,把大石头上留有窟窿的那座山取名为窟窿山(窟窿山在甘河的南岸,在去嘎仙洞的路上,人们便可望见,山尖上的那块带有窟窿的巨石还立在那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