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又名为大麻哈鱼,学名为鲑鱼。按其繁殖习性的不同,可分为春型和秋型两种,而进入我国的鲑鱼属秋型,故又称秋鲑。大马哈鱼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历来被人们视为名贵的冷水鱼类。大马哈鱼的体长一般在0.6米,体重一般在3.5公斤左右,大的可超过5公斤,最大的可达7.5公斤左右。
呼玛河和黑龙江是大马哈鱼的故乡。大马哈鱼在呼玛河中孵化成鱼,然后顺呼玛河入黑龙江,再入海长大成熟。4年后,它会凭借特殊的皮肤感觉和嗅觉,长途跋涉几千公里,从大海回到黑龙江,回到呼玛河产卵。在洄游的征途中,大马哈鱼勇往直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在洄游的征途中,它们停止进食,所以到了目的地的大马哈鱼,身体虚弱、营养不良,产卵后的亲鱼便会死去,代代如是。
关于大马哈鱼,生活在呼玛河畔的鄂伦春人中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呼玛河一带的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日子都过得很苦。这一年偏又赶上大灾,穷苦的人们都快要饿死了。就在这时,一个英俊而善良的鄂伦春青年站了出来,他要想办法解救在这里蒙受苦难的人们。他骑上心爱的猎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以后,终于见到了满族汗王,请求汗王帮忙解救呼玛河畔那些苦难的人们。满族汗王爽快地答应了。
汗王乘着漂亮的大船来到了呼玛河上,把食盐大把大把地投向河里,河水立刻泛起了巨大的波澜,突然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大鱼,鱼儿们是来抢吃食盐的。这些抢吃食盐的鱼就是大马哈鱼。从此以后,住在呼玛河畔的人们就开始捕捉大马哈鱼吃,鲜美的鱼肉,不仅使他们安全地渡过了灾年,而且也使他们的日子渐渐地好了起来。
又传,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统治黑龙江流域的时候,有一次呼玛哨所被敌军围困了。日子一长,努尔哈赤的军队便断了给养,人饥马饿,难以应对战事,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从呼玛河里突然跳出了许多又大又肥的鱼儿。这种大鱼味道鲜美,并且吃后神爽力足,所以不光是人们喜欢吃这种大鱼,就连饥饿中的战马也都喜欢吃。就是这种大鱼解决了努尔哈赤军队的给养问题,不久他们就突破了敌军的围困,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打这以后,人们就把这种连马都喜欢吃的鱼叫做“大马哈鱼”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