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为中国广东省云浮市下辖县。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西部,新兴江中上游,邻近罗定市。总面积1520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09年)。辖新城、水台、车岗、东成、稔村、太平、六祖、大江、河头、天堂、簕竹、里洞12个镇。县政府驻新城镇象岗路,距云浮市城区50千米。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5℃,年降水量1663.7毫米。新兴江及其支流东门河、共成河、集成河、船岗河、回龙河均自南向北流经县境。矿产资源有花岗岩、钨、锡、铜、石灰岩等。名胜古迹有国恩寺、龙山旅游区等。 新兴县简介 ,新兴县毗邻珠江三角洲,东与佛山市高明区、江门鹤山市交界,东南与江门开平市接壤,南邻江门恩平市,西南连阳江阳春市,西北为云浮云安县、云浮云城区,东北接肇庆高要市。交通十分便利,省道S276、S113公路干线纵横县境,三(水)茂(名)铁路贯通南北,东行15分钟车程可达开阳高速,北走15分钟车程可到广肇、广梧高速。 新兴县为粤语方言区。县境南北相距 51 公里,东西宽 56 公里,距海洋最近点 100 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县总面积1502.7平方公里,辖12个镇、196个村(居)委会、1113个自然村,县城驻新城镇。新兴县在秦朝时属象郡。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将临允县分为新兴(有新江,取临新江而兴旺之意。)、单牒两县,属新宁郡。此后,自南朝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到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约590年间,先后曾称新城县、新洲县、新春县。解放后先后属粤中行署、江门行署、肇庆行署、肇庆市。1994年划归云浮市。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新兴县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是西江流域着名的“鱼米之乡”、“水果之乡”,“中国果品加工之乡”“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着名的养鸡之乡""广东省旅游特色县"。新兴县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是中国禅宗发祥地之一。 新兴县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新兴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两基”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儿童工作先进县、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县域经济联络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
新兴县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今新兴县地域为百越(粤)地。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全国为36郡,广东省仅粤北一部分属长沙郡。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南征百越,在百越地增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3个郡,今新兴县地域属南海郡。 秦末(公元前206年),南海郡赵佗并岭南3郡,自立南越国,今新兴县地域属南越国辖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将南越地重新划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9个郡,在今新兴县地域设置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城,因县治临近允水即今回龙河而得名),属合浦郡(郡治在今徐闻县),此为新兴县置县之始。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州(或部)以统郡,临允县属交趾部合浦郡。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部改称交州,治广信(今封开县)。赤壁大战后,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迁到南海郡番禺县(今广州市),临允县属交州合浦郡。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将交州东部置广州,以番禺为广州治,临允县改属广州苍梧郡(郡治在今广西梧州)。 西晋,在今新兴县地域设置新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城)。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置出新宁郡以及晋康(今德庆县)等郡,从临允县分置出单牒县(县治在今新兴县东成镇单牒村)。因新宁郡设置郡治在新宁县,郡县同名,所以新宁县改名为新兴县,新兴县之名自此而得。时新宁郡领临允、新兴、单牒3个县。 南朝前期,郡县大增。南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新兴县改名新城县,仍隶属新宁郡(郡治迁至南兴县)。时新宁郡管辖的县增至14个,分别是:博林(县治在今高要市博洞村)、南兴(今新兴县地域,县治在今县城东北十里)、临允(今新兴县地域,县治在今县城)、甘泉(即甘东,今阳春市西北部)、新城(县治在今新兴县城)、单牒(县治在今新兴县东成镇单牒村)、龙潭(县治在今新兴县天堂镇龙潭寨村)、抚纳(今高要市南部)以及威平、平乡、城阳、威化、初兴、归顺县。南齐时期(479~502年),新宁郡治移至博林县。 【隋至民国时期】隋文帝鉴于南北朝滥置郡县之弊,大量合并州、郡、县并废郡制,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除新宁郡,将南兴、新城等15个县合并为新兴、索卢、抚纳、龙潭、博林5个县,隶属于新州(州治在新兴县城)。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成郡、县二级制。废除新州,撤销索卢县并入新兴县,撤销抚纳县并入博林县,改龙潭县为铜陵县(县治迁至今阳春市石望镇),隶属于信安郡(郡治在今肇庆市端州区)。 唐代初期,废郡置州,在州之上设道,成道、州、县三级制。武德四年(621年),废除信安郡,设置新州,州治在筠城(今新兴县城),属岭南道(其时广东与广西同属岭南道),新兴县改称新昌县(县治在州治西侧)。时新州下设索卢、新昌、单牒、永顺(县治在今云城区腰古镇)4个县。 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一度改州为郡。天宝元年(742年),新州改为新昌郡,设新兴县,撤销新昌、单牒二县并入新兴县。乾元元年(758年),新昌郡复名为新州,撤销索卢县并入新兴县,其时新州领新兴、永顺2个县。 五代时期,新州仍沿袭唐制。 宋代以“路”代“道”,成路、州(府)或郡、县三级制。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置广南路。开宝五年(972年),撤销永顺县并入新兴县。至道三年(997年),分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简称“广东”,为广东地名之始,时新州(新兴郡)属广南东路,领新兴1个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并新州、春州(今阳春市)为新春州,州治新兴县。天禧四年(1020年),新州与春州分设,新州领新兴1个县。 元代把路降为与州、府同级,路、州、府之上为“省”,成省、路(州、府、军)、县三级。较大的省在省与路之间增设“道”,成四级。至元十六年(1279年)新州改为新州路,设置新州路总管府于筠城,领新兴县,属江西省广东道(道治在广州)。至元十九年(1282年),新州路复名为新州,降为散州,辖新兴1个县。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新州领新兴、阳春、阳江县。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三十日,废除新州,新兴县隶属于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肇庆府,在新兴县设置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行台。 清朝,新兴县先后隶属于广东布政司广肇南韶道、肇高廉罗道、肇罗道、肇阳罗道、广肇罗道肇庆府。 辛亥革命后,曾沿用清制。民国时期,广东政局混乱,政区调整频繁。民国三年(1914年)6月,将府、州、厅改为县,实行省、道、县三级,广东省设6道,94县,时新兴县属粤海道,道治广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新兴县属广东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高要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东政区又作调整,新兴县属广东省第四专署行政区(专员公署驻高要县)。 南朝后期,郡、县大量升为州、郡,使州、郡数量大增。梁普通四年(523年)设置新州,州治在新宁郡(郡治又迁回新兴县),增置索卢县(县治在今新兴县集成镇夏卢村)入新宁郡(新州)。 【建国后】1949年10月,新兴县解放。1949年10月新兴县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1953年属粤中行政公署,1956年2月改属高要专员公署。1958年11月隶属江门专区,同月,新兴、云浮两县合并为新云县(县治新兴县城关镇)。1959年1月,新云县改名为新兴县。1961年4月,恢复新兴、云浮两县建制,撤销江门专区,新兴县隶属肇庆专区专员公署。1970年10月,新兴县隶属肇庆地区。1988年1月成立地级肇庆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新兴县隶属肇庆市。1994年4月,地级云浮市成立,新兴县隶属云浮市。 1996年,新兴县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41.6万人。辖15个镇:新城镇、天堂镇、洞口镇、勒竹镇、河头镇、集成镇、太平镇、车岗镇、稔村镇、东成镇、水台镇、船岗镇、里洞镇、大江镇、共成镇。县政府驻新城镇。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384890人,其中:新城镇80901人、车岗镇23141人、洞口镇20121人、水台镇12143人、稔村镇27970人、东成镇22716人、共成镇14632人、太平镇32470人、里洞镇12758人、集成镇29320人、大江镇7726人、船岗镇20447人、天堂镇48446人、河头镇18223人、勒竹镇13876人。 2002年,新兴县辖新城、水台、车岗、洞口、东成、稔村、太平、共成、集成、船岗、大江、河头、天堂、簕竹、里洞15个镇,162个村委会、34个居委会。 2003年12月,撤销洞口、共成、船岗三镇,分别并入新城、太平、集成三镇。调整后,新兴县辖12个镇:新城镇、天堂镇、勒竹镇、河头镇、集成镇、太平镇、车岗镇、稔村镇、东成镇、水台镇、里洞镇、大江镇。2004年,集成镇更名为六祖镇。 2009年末,新兴县面积1522.15平方千米,辖12个镇,38个社区、16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新城镇象岗路。 截至2009年末,新兴县辖12个镇(新城、水台、车岗、东成、稔村、 太平、六祖、大江、河头、天堂、簕竹、里洞)、38个社区、16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新城镇象岗路。
新兴县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三化一游”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全力以赴保增长,真抓实干,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http://wm23.cn/liangxiuxi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