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祖庭—重阳宫

家乡区县: 西安市户县

    昨天趁着重阳节,我再次参观了道教圣地——重阳宫,来到了也杨过和小龙女曾经呆过的地方,感觉非同一般,希望大家可以去感受感受,我的家乡——户县欢迎您。我是西安财经学院电子商务系的陈宇静,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

     重阳宫位于钟馗故里、刘海故里的陕西省西安市区西南40公里处,位列全真派三大祖庭之首,也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对此地多有描述。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自焚其居,东行至山东宁海,得丘处机、刘处玄、谭长真、马钰诸弟子,创全真道教。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丘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

     主要景点有:活死人墓、遇仙桥、文昌阁、太清院等。

     元代时,重阳宫殿堂建筑共计约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明清以后,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明代以后,重阳宫开始衰落,规模逐渐缩小。现存的灵官殿、七真殿均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规模远非元代可比。作为元代盛极一时的大重阳万寿宫所存除碑石、石棺之外的实物,仅有闲置在院中的几块硕大的筑基石和一件残存的屋脊,可以让想见当年宫殿的宏大气势。1973年建敞房十一间,使碑石得到妥善保护。

    活死人墓位于距重阳宫还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宫中,是王重阳修道练功的地方。王重阳抗金失败后,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还有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着“活死人墓”几个大字。

    据记载,王重阳早期曾经在活死人墓中修炼两年,还写了一首《活死人墓赠宁伯功》的七绝诗,描绘了这种特殊的修炼方法。诗中说“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等句。

    宫内原有七十余通元代碑刻,仅留存三十余通。有元明以来30多方碑刻。这一批碑石大都有蛟首龟趺,多用蒙汉两种文字刻成,其中以元延二年(1315)立的《敕藏御服碑》和元统二年(1334)立的《孙真人道行碑》最值得称道。此外还有“七真图像”、“万寿宫图”及用蒙古文、藏文、八思巴文写成的圣旨碑等石刻,这些碑石是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重阳宫为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故居,重阳宫位于距西安市40公里的陕西省户县西祖庵镇,有省一级公路相通。占地面积53亩,是关中地区著名旅游风景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道教重点开放宫观。

    重阳弟子丘处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在此建造宫观,因马钰手书“祖庭”两字悬于宫内,故后来全真道徒尊称该宫为祖庭。金章宗录安年问(1196—1200)再次修复,赐额曰“灵虚观”。

    元时改称重阳宫。元中统四年(1263)再次兴建,时增建殿宇楼阁等建筑约计五千间左右。重阳宫在元代曾盛极一时,宫域东至涝峪河,西至甘峪河,南抵终南山,北临渭水殿堂楼阁多达500余间,住道士近万人,宫观规模之大为国内道观之冠。与北京白云观和山西芮城永乐宫并称为道教全真三大祖庭。

    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盛地。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故事就发生此地,为这一宝地增添了更多传奇的色彩。

    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宫内现保存着40余通有关道教全真派历史的碑石。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阳祖师及七真画像碑、《无梦令》诗碑、号称“三绝”碑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全真开教秘语之碑》、《元代皇帝圣旨碑》(蒙汉文对照碑)和堪称国宝的吴道子《钟馗戏鬼图 》画等,元代皇帝圣旨碑是研究我国现已失传的蒙古最古老的巴思巴文仅存的实物资料,象这样大量集中保护元代金石文献在国内实属罕见、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学、人体科学、语孟文学与书法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因此,“祖庵碑林”被人们誉为西安乃至陕西“小碑林”,2001年6月被国务院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由香港青松观候宝垣大师等捐资上千万元修复了重阳宝殿和钟鼓二楼,为重阳宫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和旅游内涵。

chen_yujing(2014-10-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