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锻造之乡---定襄

家乡区县: 山西省定襄县

      定襄锻造业发展具有悠久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定襄的铁制品就畅销绥远、包头等地。而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锻造业则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定襄的铁制品主要以农机具为主,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生产是其主要生产经营模式。进入90年代,定襄县许多人看到加工锻造法兰产品前景广阔,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兴起。1999年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锻造之乡”。

      定襄锻造业是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行业。他们围绕传统产业新型化的发展方向,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产业整合,实现了锻造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由蜂群式发展向规模化发展的战略转移。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自由锻向模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新增了轧环机、数控车床、油压机等先进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专业化、批量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在生产技术上已掌握了高精尖端技术,能锻造大型军工、矿产开发、石油开发等类产品。锻造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是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

      定襄锻造业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能工巧匠秉承传统的铁业加工简单技术,自发组织半工半农从事二三产业,“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以小吨位夹棒锤为主要生产设备,以碳钢为生产原料,主要生产钢球和小型法兰,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第二,提高阶段。这个阶段是定襄锻造业的快速发展期。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定襄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兴定富民的突破口,政治上关心,方向上引导,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倾斜、管理上帮助,抓投入,上项目,连续几年每年固定资产投入1亿元以上,使全县锻造产业步入迅速扩展的快车道。第三,整合阶段。从新世纪开始,定襄县委、政府适时提出并积极实施以锻造产业为主体,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一体三化”发展战略,把发展锻造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一五”期间,定襄县的锻造产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存量,提升增量,优化结构,加快产业集聚,促进锻造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新型锻造基地。一要实施工业基地战略,进行布局结构调整;二要实施增量提升战略,进行技术结构调整;三要实施名牌发展战略,进行规模结构调整;四要实施存量整合战略,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sunshine04551(2014-10-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