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听到红色经典电影《红日》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对家乡的赞美就油然而生。
千百年来,如诗如画的息县八景-----“濮山拱翠”、“古息含烟“、”兴国寻幽“、”竖斧春耕“、寨河晚渡“、”葛坡夜雨“、"广丰浸碧”、“淮汝交流”,不知被多少文人骚客吟唱;倒座观音堂、息州谯楼街、兴国寺、塔院寺、城隍庙、万寿宫、大慈庵、黄学以及气势恢宏的72座牌坊、古色古香的青砖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鸟语花香的防护林带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假如这些文物景观依然能够完好展现,我认为,家乡完全可以和山西平遥古城相媲美。
一、濮山拱翠
息城南面淮河,南五里许,有山名濮者。相传汉末道士濮公,于山东首洞中修炼,丹成,化为满山浮光,其原名也。后人以濮公居此,遂称濮公山焉。山映息城,四时长青,故曰濮山拱翠。列县八景之一。宋苏眉过淮至此,题为东南第一峰,有碑。
二、古息含烟
县西南十里许,有青龙寺,春秋时息国故都旧址也。原始周武王十五年,分功赐土,文王三十七子名羽达者(见百子书),封侯爵主息国。地临淮河。面濮公山,山产珉玉。后因河流变迁,东汉光武十五年,迁都为今,县名新息。光武十九年,封伏波将军马援为新息候。即此故都虽废遗址,每当春暮,朝雾蒙蒙常见,城市人多见之,故名古息含烟,列入八景。
三、兴国寻幽
县城东南二里许,有古刹兴国寺。奠稽厥始,传称为晋代建。唐贞观二年,于寺东院建九级浮屠一座,大雄宝殿五间,殿后藏经楼一所,名塔院寺,有碑可考。该寺院南面濮淮,北枕县城,东南隅风景宜人,每岁元宵次日,县龙灯大会,萃集比赛,称为名胜。故名兴国寻幽,列入八景焉。
四、竖斧春耕
县北爱婆店附近,有竖斧村,村旁有竖斧堰。相传为晋仙人葛洪遗迹(知采药炼丹法见晋书)。每仲夏深夜,不时闻村有伐树声,堰有叱牛声,开户视之,四无人声,久之,村中以为仙人催耕,恐误农事,由此闻声即起,传为佳话。故名竖斧春耕,列入八景。
五、寨河晚渡
县城东南五十里,有河曰寨河,自光山县境南来,直贯息潢交界要冲,北入淮(与吴村铺集东码头河合流)。河流至此,东岸临堡子口集,商业繁荣,西有三官庙古刹巍然,沿河柳绿万株,隐隐楼阁参差,每当夕阳返照,旅客争渡,烟波荡漾,天然画图,寨河晚渡列入息县八景之一。
六、葛坡夜雨
县城东澺水,东迤入淮河下游,有葛坡,汉末费长房故里也。当为汝南市椽时,遇一老翁鬻药,悬一壶于肆头,日入輙入壶中,市人莫之见,费见而异之,说游叩其姓,曰:”壶公“。一日思归,壶授以竹杖曰:”乘此任所之,费乘之,恍惚间即至葛坡,投杖于地,杖化龙于地,杖化龙而去。该地夜雨时作雨声,传为灵机,故名葛坡夜雨,例入息县八景。
七、广丰浸碧
县东北,包信镇西二里许,有长堤,南北十里,名广丰岭,上有广丰亭。闾河穿过其中,绕集南过大桥,折流至长陵集入淮,岭下旷野不毛。明时,包信系县制(春秋时古赖国,有赖子墓。《左传》楚人赖子追之,即此)。邑宰张公,开垦荒地千余亩,规划成区,引闾水灌之,遂成沃野,每年麦稻丰收。临上有张公遗爱碑存,因其常年碧水环绕,故名广丰浸碧,为八景之一。
八、淮汝交流
息县幅员广大,河流经过,南带淮河,北枕汝水,两河交汇于县东北谷堆集、河口集(现划归为淮滨县)。两河争流,船帆往来,南与白鹭洲遥遥相望,极称胜地,淮汝交流,故列八景之一。
纵观息县八景,没有塞北的雄伟壮阔,大漠孤烟;没有江南香烟缭绕,烟雨空濛;但她有自己的旷古的千年韵味与古往今来的神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