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南巡时候,有一天,打前站的人马到了丹阳县衙门,宣县官接旨:“皇帝大驾要乘船路过丹阳。”县官又惊、又喜、又怕,不过这个县官老爷清正廉洁、为人耿直,并不是那号专门想着如何用吃喝玩乐来讨好皇帝,趁机升官发财的。他想,当今皇帝既巡视到这里,做臣下的一定要如实向皇上禀报民情,才算是不负皇恩。
县官老爷带领随从在城河边上,整整等了三天三夜,皇上的龙舟才慢慢地驶来,县官连忙叩拜万岁,可是皇上坐在龙舟里,龙颜一丝也未露出。太监就命县官献上丹阳出名的土特名产。
是年,丹阳正遭水灾,田地荒芜,贫民百姓只能用大麦米见掺米煮成粥充饥。这粥喝起来倒也香喷喷的,很爽口。可是吃下去并不熬饥。县官灵机一动,就叫人满满地盛了一大盆,当作丹阳的土特产献给皇帝去了。
大麦粥一端上去,因乾隆从来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端过来闻闻,还挺香的。乾隆就伸出舌头舔舔,嘿!这一舔倒舔出味道来了。他捧起粥碗“咕噜、咕噜”拼命地喝起来,还连声称赞:“好东西,好东西!”吩咐丹阳县官多多进贡这东西来。旁边一个太监看了发笑,对皇帝说:“丹阳百姓顿顿都吃这东西。”谁知皇帝一听,便摇头说:“嗨!百姓吃的竟比我在京城里吃的东西还有味道呀!”
县官听了传旨,不禁傻了眼。他本想把百姓荒年的饭食送给皇帝尝尝,让皇帝体察民间的疾苦。谁知……他想了半天,才悟出一个道理来。原来皇帝在京城里天天吃的是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现在喝点大麦粥,正好比是尝鲜,难怪他连声叫“好吃”。县官想,只有让你连吃几天,才会知道百姓的疾苦,于是他一边张罗着为皇帝烧大麦粥,一边暗暗吩咐为皇上拉纤的船工放慢脚步。
那乾隆皇帝美滋滋的坐在龙舟里,边喝着大麦粥、边欣赏运河两岸的景色,竟毫不知觉船在慢行。不过,县官心里还是很着急,拉得再慢,丹阳也只不过这么大地方,过了丹阳,纤绳就要换给别县的船工了。可是巧得很,龙舟行至丹阳东门城外宝塔湾边,河水大涨,不断冒出一个个大旋涡,把龙舟整整堵了三天。
这一下,可苦了乾隆皇帝了,本来沿途进贡的各种美味多得吃不了。可是,皇帝有皇帝的派头,当天吃不掉的就统统倒入河里,反正第二天又有新鲜食物进贡来的。这几天,丹阳县令遵皇上的旨意,顿顿招待几大锅大麦粥,三天喝下来,把皇帝老爷肚里的老油都刮光了。皇帝也不想再喝了,让丹阳县令换换旁的食品,可是,又实在改不了口。
三天后,河里的旋涡消失了,乾隆乘着龙舟才慢慢地驶出丹阳。他回头望着渐渐模糊的丹阳东门宝塔,不禁叹道:“唉!丹阳县真难过啊!”旁边一个太监同皇帝一样喝了三天大麦粥,肚子饿得咕咕叫,随口接道:“幸亏有点大麦粥度命。”
后来,这话被人们传错了,变成了皇帝金口玉言,成了丹阳人真难过,是大麦粥命,只配喝大麦粥充饥。其实,丹阳人的命并不薄,特别是现在,谁还靠大麦粥当饱?而是到暑天夏日之时,人热得吃不下饭,用糯米、乌豇豆煮点大麦粥,吃起来既充饥又解渴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