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革命遗址遗迹,梧桐子之我为大悟代言

家乡区县: 孝感市大悟县

中原突围和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已成为历史,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仍完好地保存在宣化店。1974年,谈判旧址等旧址辟为纪念馆,即:周恩来同志与国民党代表谈判、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军区大会场、中原军区首长旧居等旧址。该旧址群系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的建筑,砖木结构,宽敞壮观,门窗均有浮雕,精工巧艺,形象生动,体现了较为古老的民间建筑艺术特色,占地面积2301平方米,建筑面积1302平方米。2005年11月20日,中原军区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化店谈判旧址还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湖北省公布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以下简称谈判旧址)谈判旧址原是宣化店“湖北会馆”一部分。位于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西南,宣化店竹竿河西岸20米。该旧址始建于清初,房屋坐北向南,两进一天井。一进为两层楼房,面阔各五间,进深二间,二楼为五架梁台式建筑。二进一并五间,为七架梁台式建筑,进深二间,前有廊子,梁架上安有雀替,檩下有枋子,屋面为单檐硬山顶,覆盖民间小布瓦,青砖灌土墙。明次三间为客堂,安装有直上直下的格扇门,门上分别雕有《西游记》、《八仙过海》、《三国演义》中的典故。东西梢间为内室,两则各有一间厢房,室内有八根大柱支撑,气势雄伟。明次间上方,横梁雕有双龙翻游,为古老的高超建筑艺术。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444平方米。1946年元月至6月底,“湖北会馆”是中原军区国际招待所,联合国救济总署、国民党行政院救济总署、军调部三人调处执行小组、第九调处执行小组、第三十二调处小组代表、中外记者,均住在这里。1946年5月8日,周恩来同志及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副司令兼参谋长王震在这里与国民党代表进行了谈判斗争。

2、中原军区首长旧居中原军区首长旧居,位于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南60米,竹竿河东岸,坐东向西,门前是街道。该建筑两进一天井,面阔三间,深进二间,减柱造、五架梁台式构造,花格扇门、青砖灌土墙、小布瓦覆盖,与店市民房相同,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1946年元月至6月,中共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治委员郑位三、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副政治委员任质斌等首长就一直住在这幢房子里。董必武和周恩来同志,分别来宣化店慰问及谈判都是同军区首长住在这里。中共中原局,中原军区,在宣化店6个月战略牵制期间,以李先念为首的领导集体,都是在这幢房子里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20多年来,该旧址也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3、中原军区大会场旧址中原军区大会场旧址位于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南80米,坐东向西,门前是街道。此旧址是清末商家所建,系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两进一天井,面阔各五间,青砖灌土墙,屋面桷、檩、小布瓦均与民间无异。旧址占地面积335平方米,建筑面积335平方米。1946年元月至6月底,这里是中原地区党政军首脑机关经常召开重要会议的会场,军区先后召开了“军事政治教育”、“节约开支、生产自救”、整军复员等动员大会;召开了“反对内战”的声讨大会;召开了欢迎联合国救济总署、国民党行政院救济总署、周恩来等军事三人执行小组、军事第九执行小组、军事第三十二执行小组(即宣化店执行小组)代表会;中原军区、民主建国大学、宣化店士绅和中原解放区临时参加会分别先后都在这里召开了盛大的文艺晚会;欢迎董必武同志,召开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周恩来同志还在这里召开了军区团以上的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立足于打”的重要指示,给中原部队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该旧址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并拨款维修,是对广大干群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4、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亦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边区罗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大悟县宣化店中心街偏南。该旧址坐西向东,门向街道开,背临竹竿河,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五架梁台式建筑,属减柱造,屋面覆盖青灰小布瓦,单檐硬山顶,青砖灌土墙,三厅两院,大梁粗柱,宽敞壮观。前厅和中厅各为面阔5间,后厅为面阔4间,进深均为2间,前院左右两侧各有厢房,后院左右两侧各有厢房2间,中厅和后厅格扇门窗上均有人物花鸟浮雕,形象生动。旧址占地面积586平方米,建筑面积403平方米。1946年1月上旬,中原部队主力进抵罗(山)礼(山)经(扶)光(山)地区。此时国共双方公布停战令,中原部队就地驻扎,中原军区司令部就设立在这幢房子里。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再破坏停战协定,调集30余万兵力,对中原部队实行野蛮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妄图置我军于死地。为粉碎美蒋阴谋,中原军区同仇敌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半年里,军区首长在这里研究了如何对部队进行整顿,加强军事政治教育和宣传军民提高警惕,防止与打击反动派的突然袭击;传达了党中央关于主力部队突围的决定,确定了突围方向,部署了战役计划,安排了突围后的各项善后工作。中原解放军在宣化店一带的斗争,不仅完成了战略坚持的重任,而且取得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第一枪,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宣化店革命烈士纪念碑宣化地区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北伐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郑新民等就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火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并于1929年秋举行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后这里的革命浪潮一直汹涌澎湃,革命斗争曲折坎坷。到1934年11月,红25军西撤,何耀榜等继续率领游击队以东大山、西大山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把革命红旗一直插在大别山区,抗日战争时期,宣化店周围是新四军第五师及罗、礼、经、光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进驻宣化店,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对我中原部队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原突围从这里开始,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在长达20多年战争中,宣化店及其周围农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1700余人。为缅怀先烈,1979年人民政府建树了宣化店革命烈士纪念碑。座落在宣化店银山顶,碑高20.7米,碑向南,正面有王震题写碑名:“宣化店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有徐向前题词:“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wu9094(2014-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