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省会是西宁市,那里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占地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州、1地、1市、51个县级行政单位,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而我的家是海东市的一个小县城——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南部。东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南临黄河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隔河相望,西与湟中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毗邻,北与平安县、乐都县相连。东西长98.5千米,南北宽48.5千米,总面积2740平方千米。县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辖3镇18乡,总人口21.45万人,有回、汉、藏、撒拉等12个民族,因回族人口最多,故而称回族自治县。农业分川水、浅山、脑山农耕区,有耕地53万亩,已形成粮油、畜牧业、果品蔬菜生产基地。1997年粮食产量达到7309万公斤,油料产量达到605万公斤。畜牧业是该县的优势产业,全县草场面积258万亩,牛羊饲养量42万头只。工业已形成选矿、冶炼、酿酒、发电、建材等为骨干企业的民族地方工业体系。镍、铝、铜、黄金、青稞酒、镍精矿粉、水泥、硅铁、碳化硅、精锌、洗净毛、皮革藏地毯是主要产品,畅销省内外。199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78万元。全县交通通信便利,城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较多,黄河上游青海段13座大中型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电站中,境内就有7座,珍贵野生动物有麝、岩羊、猞猁、蓝马鸡、雪鸡、石鸡等。名药材也有十几种,山珍有发菜、蕨菜等。
古为羌地,西汉时属晋城郡,东汉属西平郡,晋咸康元年(335年),在今群科镇筑黄河城,并在今民和、化隆两县交界地区置黄河郡,管辖今化隆全境及黄河南岸部分地区(治黄河城),北魏时在今群科镇古城置石城县,辖今化隆县西部地区,并在化隆东部置广威县(治今化隆县甘都镇),西魏改石城县为化隆县,隶湟河郡。经隋、唐、宋、元、明、清更名改隶。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时更名巴燕县,归青海省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化隆县。1953年改设化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自治县,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 1949年9月4日化隆解放,化隆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全县划分为4个区,辖1个市、25个乡,48个行政村,217个自然村。
化隆县是青海的回族之乡,这里的回族男子多穿对襟白衬衣,外套青坎肩,戴白色或黑色的圆顶帽。妇女一般都戴“盖头”,只露面部。他们的饮食,在制作上特别考究。婚姻上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婚期一般选在主麻日(星期五),由阿訇证婚。一般只在本民族内通婚,如娶嫁外民族,前提条件是对方要遵循回族风俗。丧葬实行土葬,而且死后一两天内就要安葬完毕,不用棺木寿衣,只用两丈多白布缝制成尸衣,紧裹洗净的尸体。这里的回族节令主要是小“尔的节”(开斋节)、“大尔的节”(又称古尔邦节,即宰牲节)等,具有浓烈的伊斯兰宗教色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