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见礼
清末民初,一般下级见上级、百姓见长官、晚辈见长辈或“过年”时均行跪拜礼。平辈人见面拱手,子女见长辈须作揖道福。20年代后,除祭祖拜神行跪拜礼外,均行鞠躬礼;军人、学生行举手礼。近年来,两人见面拱手作揖仍有行者,但多是见面握手。
二、迎 宾
宾客登门,要迎出门外,握手问好。入室要先宾后主,让客坐于上首,主人陪坐下位。招待烟茶要双手奉送。临别要送出门外,握手道别,说“再见”、“再来”或“慢走”。
三、路遇亲朋
要先点头招手致意,再趋前握手(握手前要摘手套),询问寒暖,临别道“再见”。
四、就餐
长者或客人居首位,其他人从下坐。宴席陪客城市男女可同席,农村一般只能男陪男宾,女陪女宾。敬酒当起立,双手捧杯。
五、乘车
先下后上,入座时客先主后。向陌生人询问,旧时城区多称“先生”,农村亦有称“三哥”者(临淄称“二哥”被视为骂人)。建国后多称“同志”、“师傅”。
六、求烦
求人帮忙道“劳驾”,使人让路称“借光”,托人办事道“谢谢”,妨碍别人当称“对不起”,借人东西送还时要致谢,农村中借人水桶者,送还时还要带上一桶水。
七、串门
一般要扣门而入,不得无声闯入。农村串门须先在院中打招呼方可入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