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原是平定县境内的一小山村,古名“漾泉”,寓泉水丰沛之意。1907年开通的正太铁路从此处经过,设立了火车站,名“阳泉站”。阳泉因此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小镇,名“阳泉镇”。阳泉成为交通枢纽,因“站”而名声远播,周围人们多以“阳泉站”为阳泉地名,简称“站上”。1947年5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阳泉镇,5月4日建立阳泉市,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因此阳泉拥有“中共第一城”的美誉。 阳泉市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中期,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 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 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并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唐初,市境属受州,后受州废,石艾、盂县先后属并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石艾更名广阳,徙县治于广阳村。五代历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回平定上城,隶平定军;盂县属并州;之后,平定县、盂县同属河东路。金升平定州、盂州,属河东路、河东北路。元属冀宁路。明,盂州降为县,与平定州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为直隶州,增领盂县、寿阳县,属山西省。民国初为平定县和盂县,属山西冀宁道,后直辖山西省。 阳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之说,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美称。阳泉历代重教兴学崇尚文化。据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吕公冠山书院在山西及华北名声显赫。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名贤书院、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明代的乔宇,清代的窦瑸、张穆,近代史上的石评梅都是阳泉文化的杰出代表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