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古称秦泓。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潼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属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 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溱潼旧有八景之说,说法有二:一说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府教授溱潼孙家庄 进士孙乔年,分别以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题了七绝八首,景以诗传。其八景是: 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返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月,绿 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后,溱潼八景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即:东观观渔、西院庭槐 、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潭,荒窑灵树。
溱潼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中里下河腹部。溱潼镇地处苏中泰州市姜堰区、兴化市、东台市三地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20°05',北纬32°19',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全镇总面积40.5平方公里(含溱湖风景区),人口3.6万人,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其中古镇区面积0.54平方公里,居民8000多人。溱潼历来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百家名镇。
溱潼有着悠久的历史资源。溱潼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1千多年,而从境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麋鹿角化石等充分说明,数千年前,这里就是先民聚居之所、麋鹿生息之乡。悠久的历史给小镇留下了众多的古景古迹。镇区拥有2万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随处可见老井当院、麻石铺街。镇内古树名木众多,有唐代国槐、宋代万朵古山茶、明代黄杨、皂荚、清代木槿,无不印证了古镇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位于镇区一古民居内的万朵古山茶,经国际、国内茶花专家论证,该古山茶始植于宋代末期,为名贵的松子品种,花开万朵,全国罕见,世界少有,堪称“神州茶花王”。
溱潼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小镇四面环水,风光秀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犹如东方威尼斯。镇南5000亩的喜鹊湖水质优良,物产丰富,是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的江苏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拥有湿地生态保护区、地热温泉、国家级珍稀动物麋鹿保护区等自然资源。溱潼地处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处,独特的水系条件,加之境内湿地的过滤、交换功能,从而使溱湖水质优于周边地区,所产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以溱湖簖蟹、溱湖青虾、银鱼、甲鱼、水蔬等水产品为主的“溱湖八鲜”更是名闻遐尔,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纷纷前来品尝,赞不绝口。
溱潼有着深厚的人文资源。古镇自古以来尊教崇文,人文荟萃,历代的进士举人达100多名,明代吏部尚书储巏在古镇水云楼读书,清代大词学家蒋鹿潭在此久居,写下了《水云楼词》,清代进士苏州府教授孙乔年所写的“溱湖八景”诗篇流传至今,郑板桥登水云楼题下“得来湖水烹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的名联,此外,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著名词作家阎肃、石林等都曾挥毫寄意,吟咏溱潼。当代更有以李德仁、李德义“弟兄二人四院士”为代表的600多名杰出人才分布在世界各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