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济宁

家乡区县: 济宁市任城区

糁(Sá)汤,又名“肉粥”,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多认为是山东省的特色,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该类早餐做工复杂,故当地百姓都是在早餐店内买食。

济宁夹饼山东省著名的汉族小吃。圆圆的烤饼用小刀从中间片开,然后加入油炸的里脊、羊/鸡肉串、火腿、鸡蛋、豆扣、豆腐皮、鱼/鸡/牛排、蔬菜等等,再抹上辣椒、甜面酱、咸面酱、撒上孜然粉和芝麻,最后再放上一片生菜,土豆丝或者碎馓子。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且制作方便、营养丰富,是济宁地区广大快餐族的风味美食 。

甏肉(bèng ròu)干饭是山东济宁地区汉族传统名小吃,甏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器皿。甏肉顾名思义,用甏盛放烹制的肉。起源于元朝。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南方的大米从水路运往北方。当时的人们把用陶器炖出来的肉和大米饭放在一起吃,别有一番风味。于是就逐步发展为今日的甏肉干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甏肉干饭不断改进创新,又增加了卷煎、面筋、肉芯丸子和鸡蛋等一系列菜品。在今天,甏肉干饭仍然被极多数济宁人所喜爱,甏肉干饭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将成为济宁首屈一指的小吃。

地锅鸡是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汉族名菜。地锅菜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微山湖地区。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渔民,因船上条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生火,然后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还要贴满面饼,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饭菜合一的烹调方法。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如今,有厨师将传统地锅菜的制法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了地锅鸡、地锅鱼、地锅牛肉、地锅三鲜、地锅豆腐、地锅小龙虾等好吃的地锅佳肴。

馓子,油炸面食。古代称“寒具”,是寒食节食品。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就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历代又有“粔籹”、“细环饼”、“捻头”等名称。用水和面,搓成细条,扭结为环钏形状,油炸而成。酥脆香甜,口感好。现为日常点心。

玉堂酱菜,济宁名特酱菜。清代姑苏人戴玉堂,用南方技术生产北方风味酱菜,一时被誉为“京省驰名”、“誉压江南”。主菜有包瓜、磨茄、醉蟹、糟鱼、拾锦菜等,从清代至今已拥有百余年历史。是山东闻名遐迩的小吃之一。

热豆腐

每天早上或中午,在济宁大街小巷里,都飘着阵阵豆花的清香。泌人心脾,不时能听到“热豆腐啦,热豆腐啦”的叫卖声。不一会儿,在豆腐车子旁,就会围上三五个买豆腐吃的,有的拎回家走,有的则托着一个木板吞食着白生生、嫩悠悠的豆腐,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当地有名的托板豆腐,又称“热豆腐”。它是沿着大运河边上许多城市都有的一种风味小吃。

Candy(2014-10-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