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

家乡区县: 吕梁市临县

临县乡土文化虽然尚未登上“世遗”之大雅之堂,但“临县伞头秧歌”、“临县道情”,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县大唢呐吹打乐”亦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情综述

临县道情的起源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临县地处黄河东岸,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因而文化沉淀深厚,民间艺术丰富。那么临县道情起源于何时,无确切资料可考,这里仅做一些分析。

道情与道教有关。

道教于东汉张道陵始创,亦称五斗米教,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汉民族的宗教。唐代是道教极盛时期,为了宣传道义、情理,由“道歌”发展成为“道情”,进而成为一种曲艺类别。“道情”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道家出世思想。到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元人杂剧《岳阳楼》、《竹叶舟》等剧中均有穿插演唱。明清以来流传甚广,题材也有所扩大,在各地同民间歌谣相结合而发展成许多曲种。临县道情原来也是一二人演唱的曲艺形式,后来发展成为小剧种。
从“临县道情”的不少传统剧目中,也可以看出道情是传播道家思想的。如《经堂会》中老道士有这样一段赞颂“终南山”的唱词:
终南山是吾家,
腊月天盛开四季花,
茅庵草舍无冬夏,
虎皮交椅实可夸,
仙桃仙果般般有,
洞门外前葡萄架,
这本是吾仙家景致,
更不贪那富贵荣华。
据传,这是韩湘子当年出家后,传道的原始唱词,后被引用在戏中。此外,在《高老庄》剧中,有“怀抱渔鼓手摇简板,云游四方不忘终南山”等唱词。

小白(2014-10-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