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盏灯的传说

家乡区县: 渭南市富平县

相传清康熙年间,凤凰山迁来一户姓程的人家。主人程老汉须发皆白,年愈花甲,只有一女名叫九莲。九莲年正二八,生得眉清目秀,如花似玉,聪敏过人。程老汉祖籍河南,只因黄河决口,土地、房屋被淹。父女二人只好离开家乡,流落到陕西富平,用汗水换来了满仓的麦谷,遍山的牛羊。他们不愁吃,不愁穿,父慈女孝,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
这事不久就传到地主熊九如耳里。熊九如是凤凰山下有名的恶霸。他为人阴险狡猾,心肠忒毒。因为他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所以人们叫他熊瞎子。一天他带着一帮如狼似虎的家丁,骑着枣红马,杀气腾腾地来到程家。熊瞎子扶了扶凸起的眼镜,滚动着两只模糊不清老鼠眼,对程老汉吼道:“山是我熊家山,地是我熊家地,谁吃了豹子胆,敢偷种我的地。”程老汉想:人常说,强龙都压不住地头蛇,更何况自己这讨饭的外乡人,便陪着笑脸,忙向熊瞎子道歉:“请老爷息怒,高抬贵手。我父女到此,不过为养家糊口,请老爷给条活路吧!”熊九如把贼眼一瞪,说:“没功夫听你啰嗦。”马鞭一挥,说:“抢”。家丁们蜂拥而上,抢走了老汉屋里的全部粮食,赶走了所有的牛羊。程老汉父女几年的辛苦,被劫一空。程老汉爬在地上,苦苦衷求。熊九如不但不给,反而破口大骂,举起鞭子抽打老汉。这时,突然传来一声怒喝:“不准打人!”熊九如一愣,伸着脖子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水灵灵的姑娘从里屋走了出来。姑娘怒容满面,珠泪挂腮。一看是一位正当青春,美如荷花的姑娘,熊九如就走了神。他垂涎三尺,把个贼眼滴溜溜一转,嘿嘿一笑,对家丁喊道:“给老东西留上点。”又使个眼色:“把她带走!”家丁们连拖带位,把九莲姑娘挟上了马背。临走时,熊九如又暗示家丁:“把老汉干掉。”熊九如把马鞭一挥,旋风般地带着九莲姑娘飞走了。
走没多远,在滚滚的烟尘中传来了父亲的惨叫,九莲姑娘心如刀割,她知道父亲已惨遭不幸。九莲姑娘身陷虎口,痛不欲生,本想与他们拼了,怎奈她一个姑娘家,身单力薄怎能抵得过这群豺狼。她洁白的女儿身,绝不能为仇人玷污,她突然心生一计,挣下马背,说要解手。熊九如想,姑娘已成了笼中之鸟。料她插翅也难逃。九莲姑娘下得马来,拣起一块石子,“嗖”地一声,奋力扔出去,不偏不邪石子正好打在熊九如的左眼上,鲜血立刻喷了出来。熊九如用捂着眼睛,如杀猪一般一个劲地嚎叫。家丁们手忙脚乱,慌忙抢救。掷石子,这是九莲姑娘拦羊的久练之功,谁想会成为今日为父报仇的武器。九莲姑娘乘家丁们慌乱之际,飞足上山,等家丁们赶来,她已跑得无踪无影了。
在乡亲们的保护下,九莲姑娘在凤凰村里躲了一年多,伺机为父报仇。但熊九如对九莲姑娘仍不死心,派出家丁到处寻找,扬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找不着九莲姑娘誓不罢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熊九如听说九莲姑娘在凤凰村,就逼乡亲们交出九莲姑娘。他们借故拉出几位老人吊起来拷打,让老人讲出九莲姑娘的下落。凶狠残暴的熊九如把老人们打得皮开肉绽,气息奄奄,但老人们宁死不屈,谁也不肯说出一个字。看着大爷们为她受尽折磨,九莲姑娘心如刀绞,怒不可遏,从人群中冲出来,高声喝道:“不准打人!”九莲姑娘站在蒙着一只眼的熊瞎子面前,如一株挺拔的苍松。她怒目而视,恨当初为什么没有把他的另一只眼也给打瞎。“熊瞎子,一人做事一人当。有我在,你们先把老人们都放了。”在场的乡亲们都惊呆了,他们的心个个都提到了喉咙眼,急得满头大汗。熊九如哼了一声,示意家丁把老人放下。九莲姑娘跑上去,抚摸着老人们的伤口,又想起惨死的父亲,闪着泪花说:“大爷们为我受苦了。“接着她擦干眼泪,转身对乡亲们说:“好心的乡亲们,你们救了我,这我终生难忘。九莲今世难报,只好等来世了!”说罢,飞身跳下了悬崖。乡亲们望着悬崖失声痛哭,熊九如探头看看悬崖,雾气腾腾,深不见底,顿时感到头晕目眩,胆战心惊,急忙向后退缩。  从此以后,这凤凰山头,深夜便出现了九盏明灯。悠悠忽忽,飘飘荡荡,时聚时散,聚合时恰如一朵盛开的荷花,分散时似九盏闪烁的红灯。人们说这九盏灯就是九莲姑娘的英灵,所以又叫它九莲灯。漆黑的夜里,一见九莲灯人们就迷失不了方向;胆儿小的人走夜路,一见九莲灯,立刻就增添了勇气。
熊九如耳闻九莲灯,想起一目之仇,便偷偷请来法师。法师装神弄鬼,念念不词,说九莲姑娘的灵魂就销在崖下的石洞里。法师使用魔力,盗走洞门的钥匙,在夜里悄悄打开洞门,带熊九如进了石洞。只见洞内珠光宝器,金碧辉煌,九莲姑娘正坐在磨旁纳鞋底,一头毛驴正拉磨,金碗豆、金麦粒撒了一地。熊九如和法师看得财迷心窍,伸手就抓……突然一声巨响,闪出一束耀眼的火光,洞口自动合上了。这两个狼狈为奸的坏家伙,全被关在了洞里。

“太后饼”的传说

“太后饼”是关中有名的小吃。它焦黄酥脆,柔香可口,油而不腻,是关中人民十分喜爱的小食品。太后饼曾多次当作佳肴摆上国宴,招待外国元首,使国际友人一饱口福。提起太后饼,据说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传说汉文帝刘恒的外祖母—灵文侯夫人是南方人,自小生活在江南水乡。自从来到陕西长安,进了皇宫,住的是亭台楼阁,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幼儿绸缎,出则前呼后拥,游则御宫内苑。但老人在水乡自由自在惯了,总觉得皇宫很拘束,也很沉闷,常常思念江南家乡,久而久之,竟想出病来。汉文帝是个孝子,闻外祖母有病,慌忙请来太医,但药吃了不少,总不见效。汉文帝为此也犯起愁来。

春天来了,轻风徐徐,掠过宫墙;百花吐艳,香飘四方;彩蝶翩跹,蜜蜂匆忙,杨柳依依,离人断肠。触景生情,灵文侯夫人又想起了江南家乡,心时堵得慌,想出去走走。汉文帝担心外祖母年老体弱,本不想答应,但又怕外祖母生气,也只好准许了,只是一再叮咛随行宫人多加小心。老人出了宫墙,如飞出绣笼的鸟,顿觉天地大了许多,心时亮了许多,病也减轻了许多。一路花红柳绿,山清水秀,男耕女织,鸡鸣狗吠,泉水叮咚,溪水潺潺,老人好像又回到了江南的家乡,心里好不快活。步履匆匆,山移水转,不知不觉,随一路风景,来到了怀德县(今怀阳村)圪瘩塬上。老人手搭凉棚,翘首远望,不觉淌下几滴混浊的泪来。随从左右一见,慌忙问道:“天晴气爽,百鸟争鸣,千花吐艳,老夫人何故伤心?”老人长叹了一声,不觉泪又流了下来,颤抖着咽喉说“多像老家啊!”随从左右方知老夫人触景生情,又想起家乡来。大家不免安慰几句,赶快离开。

回宫之后,老人的病更加沉重,不久便病倒了。汉文帝闻外祖母病情加重,急忙前来问安。问到外祖母如何添病,是否外出偶感风寒,随从左右慌忙答道:“禀告陛下,自从那日春游,太后看到怀德县圪瘩塬,勾想思乡之情,谁知回来就寝食不安,卧床不起。”汊文帝知道外祖母思乡心切,忙安慰外祖母说:“外祖母放心,孙儿一定让您满意。”于是汉文帝立即下令在怀德县建一园林,供外祖母居住。老人闻言,十分高兴,病很快就好了。

老夫人自从搬到怀德,每天出门就能看到田园风光,心中自然喜欢不尽,再也不想回皇宫去了。汉文帝也不勉强。从此以后,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每年都要来探望母亲,每次都带一些宫中佳肴,以尽孝心。有一次,薄太后带来一些烤饼给母亲,母亲一尝,又酥又香,特别高兴,连说“好吃,好吃。”看到母亲喜欢,薄太后自然十分高兴,就专门派来御厨为母亲做。
由于烤饼为薄太后敬母之饼,所以人们就顺口叫它“太后饼”,一直流传至今“烤饼”。久而久之,这“烤饼”技术就流传到了民间。

子非鱼(2014-10-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