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曲调 代代相传
在南康镇的民间,至今传唱度比较高的民曲民调是南康调(也叫“卖鸡调”),南康调以方言的口声腔定音调,以白话演唱,独具魅力,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南康调”流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唱的内容是跟《孔雀东南飞》一样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在清光绪年间,在南康附近西面有一座沙塘岭书院,环境清静,青山绿水相映,东面是南康江,正门前有一口池塘,书院经常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一个女放羊娃常到书院玩耍,因其开朗调皮,村里人都叫她调妹。一天早上,调妹哼着小曲赶着羊群从书院走过,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就去到池塘边问一个书生:哥哥,你也在哼小曲吗?”男生说:我在此朗诵书文,你怎么不进书院来念书呢?”小女孩说:一是家里穷,二是女孩子是不能读书的,你能教我读书吗?”男生答应教她读书。这男生叫鸡郎,每天凌晨鸡鸣便起床朗诵书诗,故得名。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这对青年男女成了好朋友,随后相恋相爱,私订终身。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调妹的父亲将调妹许配给地方上一个恶霸为妾,调妹宁死不嫁。鸡郎四处告状未果,后来调妹受恶霸虐待,因思念鸡郎得病,郁郁而终。鸡郎思念调妹,自编别具韵味的“卖鸡调”在民间中传唱。“卖鸡调”主旋律简单但音调复杂,让人百听不厌,成为地方特有韵味的曲牌唱调流传至今。
除了“卖鸡调”以外,南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花灯”、“神相”、“还福”、“社戏”、“地戏”等数十个项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