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陵编辑
目前争夺舜帝陵归属地的,主要有山西运城和湖南宁远两个地方。湖南宁远的舜帝陵位于九嶷山,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景区和陵庙区两部分。山西舜帝陵位于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据称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后毁于元末战火。几经修复,现在看到的舜帝陵是最近几年重修的,景区总占地1778亩,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
中文名称舜帝陵
地理位置山西运城
占地面积1778亩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
据《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1] ,宁远境内的九嶷山是始祖虞舜的藏精之所。毛泽东曾咏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九嶷山位于湖南永州宁远县境内,又名苍梧山。《水经·湘水注》载有"九嶷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导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可见,是因游人望着九座相似的山峰不胜疑惑,此山才命名为九疑山(九嶷原作九疑)。
九嶷山最高峰是舜源峰,因与舜帝的传说有关且舜陵、舜庙均在舜源峰下而得名。此外九嶷山还有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八峰。九嶷山素以神、奇、秀、古著称,风光奇丽,岩洞神奇,古迹众多,奇山秀水是其特色,其中九峰最为出名。
舜是开创中华民族人类文明的五帝之一,道德文化的创始人,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浓墨重彩,重点记述的杰出始祖。舜帝驾崩苍梧之野长眠于九疑山,他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古人称尧舜时期的社会为“舜日尧天”,孟子说 “人皆可以为舜尧”,毛泽东则借喻“六亿神州尽舜尧”。自大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恭祀舜帝起,4000多年来,人们对这位杰出的人文始祖崇祀不断,绵延至今。
舜帝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也称虞帝,相传他是黄帝的九世孙,为五帝之一。据《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具体地点,一说在女英峰下,一说在三分石,已无从考究,但有关舜帝的传说和遗迹在九疑山有很多却是真的。
《史记》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座搬不动的九嶷山就在湖南省宁远县境内,古舜帝陵遗址与舜帝陵已“捆绑”成功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2山西运城舜帝陵编辑
舜帝陵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舜帝陵庙是埋葬舜帝的墓地和祭祀场所,它位于运城西北的鸣条岗上,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舜帝陵始建于夏禹,庙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自北魏至明清1400多年间,历代帝王、官绅、乡庶市民祭祀活动从中未断。
《史记》记载,舜建都于蒲阪(今山西运城永济)。[1]运城市区北行15公里,在蜿蜒百里的鸣条岗西端,坐落着全国闻名的舜帝陵庙。对此,许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赞。明人相宗皋写道:“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条山,鹾海之盐花献于前。右缠黄河玉带,妫油厘降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
物保护
4事实证据编辑第一,在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前,大禹、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望祭祀九疑山舜帝陵。《大清一统志》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大禹与舜帝是同时代的人,如果他不知道舜帝崩葬于九疑山,决不会“望九疑而祭舜”。《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前106)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帝于九疑。”而司马迁撰写史记开始于太初元年(前104)。此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每逢国家大事,都派遣大臣到九嶷山祭祀舜帝陵。而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史还地方志,还没有发现哪位帝王到其他地方祭祀舜帝陵的记载。
第二,有诸多文献典籍记载舜葬九嶷。《礼记·檀弓上》载:“舜葬于苍梧之野。”《山海经·海内南经》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迓并。”描写自己溯湘江南行,到九疑向舜帝诉说自己的遭遇,受到九疑山诸神的热情欢迎。从《礼记》、《山海经》以及屈原的作品看,早在司马迁之前,舜葬九嶷已经成为当时共识。
第三,从考古发现看,可以更加确证舜葬九嶷。1972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图,所绘主区域为潇水中上游地区,即今永州市南部六县的范围。地图上清楚地画着九条柱状物,柱后有建筑物,旁注“帝舜”二字。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确证舜葬九疑的实物资料。这两幅帛书地图是于公元前168年随墓主人埋入地下的,比司马迁出生时间要早至少33年!2002至2004年,湖南考古研究所在九疑山玉琯岩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舜帝陵庙,与马王堆帛书地图标注的地点完全一致[3] 。位于永州宁远县九嶷山的古舜帝陵庙是现在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三皇五帝遗址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图
。[4]
5重建始末编辑
据《九疑山志》记载,最早的舜庙建于夏朝,地点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第二座舜庙建于秦代,旧址在玉琯岩旁,2000年该遗址被发现,0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02年经省文物考古所勘探试掘,确定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叠压文化层最深处约3米。遗址南北狭长,五进,九开间,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体制。现在的舜帝庙是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由玉琯岩搬迁而来,位于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
如今的舜庙为上世纪90年代重建,共斥资近三千万元,于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庙占地600余亩,坐南朝北,庄严肃穆,这是国内唯一的舜帝陵墓。陵庙为仿清式,两重院落,四进建筑,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
舜帝陵从1995年抢修重新开放以来,一直是海内外游客、炎黄子孙朝拜祭祖的“圣地”,并被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知名景点编辑
紫霞岩
又名“重华岩”,位于九疑山风景名胜区舜源峰西南一公里。“重华”是舜帝的名字。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曾游此岩,因而得名。每当雨过天睛,阳光覆照,岩壁上闪射出紫色的霞光,所以后人称之为紫霞岩。紫霞岩分内岩和外岩两部分。外岩雄伟壮观,内岩幽深敞阔。岩洞游程1556米。洞内各种钟乳石似人似花,象鸟象兽,岩内有一条“九曲银河”蜿蜒盘旋,将此景观串连一体;自唐代以来,岩内就留有元结、沈绅、蒋之奇、寇准、宋之问、李少白、何大斌等名人骚客的石刻墨迹,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游九疑山时曾在此岩“炊粥就碗”三天四夜。 舜源峰猴山位居“九疑山”之首,乃华夏始祖舜帝的崩葬之地。峰上野猴成群,花果遍地,奇树、怪石、亭阁相映成趣,巧夺天工,加上珍稀动、植物众多,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不仅是天然的“珍稀动、植物宝库”和“森林氧吧”,还有中国“第二花果山”之美誉。
舜帝陵
庙前广场东侧,有手书“九嶷山舜帝陵”汉白玉碑一块,北边是长长的神道,两旁并立石人石兽,神道尽头建三桥,横跨九嶷河。对面有山峰矗立,秀丽端庄,丰腴俊美,与舜源峰遥望,相传为娥皇峰。西北不远,又有一峰,清秀挺拔,亭亭玉立,这就是女英峰了,两旁还有小山,叫美女峰和梳子峰,据说是女英的侍女。娥皇女英两峰并峙,脉脉含情,似与舜源峰相偎依,不禁使人想起二妃的凄美的传说。有诗道:“云际两峰立,相传是二妃。山山朝帝寝,树树带春晖。有泪洒斑竹,无人尚举衣。依稀松柏里,还见彩鸾飞。”
进了午门,左右有钟楼,东西设厢房。迎面就是拜殿,陈列了九疑山地形模型和一套仿古铜编钟在内,三面墙上有刻书,古文隶体,介绍舜帝生平及业绩。
拜殿之后是陵庙的主建筑——正殿,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殿前东北有“抚瑶颂”碑一块,高约3米,为明万历四年(1576)立。大殿四周,古木参天,据《九疑山志》载,庙旁原有香杉十五株,入夜,其稍常见亮光,称“天灯”,可惜杉树皆已老死。今距舜陵15里的将军庙,仍有香杉四株,
枝干粗大,须三人合抱。香杉为九嶷三宝之一,虽形与一般杉树无异,但其皮色较深,针叶较细,木质也较普通杉木坚韧,扣之作铜铁之声,去皮,则有芳香如檀,故名香杉。邑人李郃有《咏舜庙古杉》一首:“总负亿年质,高临千仞峰。贞心欺晚桂,劲节掩寒松。任彼风飚折,挺然霜雪冲。茎凌霄汉表,根蟠龙窟中。仙客频栖舞,良工何渺逢。枝头连理翠,拥护圣神宫。”郃(808—873),字子玄,号西贞,下灌人,唐太和二年(828)举贤良方正,擢进士第一,为湖广首位状元。现仅在大殿西北存古柏一棵,虽历经千年风雨,仍苍翠满枝,被尊为神树,枝上挂满祈福绸带。
正殿内有舜帝铜像一尊,只见他正襟危坐,右手持剑,气宇轩昂。铜像背后为万山朝舜图画,其景在下灌东南,灌溪仙境景区内,极目远眺,但见山势逶迤,如屏如障,绵延数十里,且山山皆向九嶷,故有“天下万山朝九嶷”之说。背面有“二妃图”,图中娥皇女英抚竹而泣,竹枝尽斑,左右书屈原《湘君》诗:“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隶体。正殿四周的护栏上,刻着九疑风光、舜帝传说和历代名人与九疑的故事,都有文字说明,简单扼要。
出了正殿,拾级而上,就到了寝殿,为一敞开式建筑,紧邻舜源峰,正中为“帝舜有虞氏之陵”碑,相传是汉徐俭所立。祭舜,历代皆有之,明洪武年间,定下了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的规矩,沿用至今。大祭由朝廷派钦差或大臣,亲奉诏书来舜庙祭奠,小祭则由当地县令和地方生员陪同完成。寝殿下方,左右设碑廊,陈列从清朝到民国的祭碑32块,其中何绍基的“谕祭文”,被誉为书苑珍品。2000年9月9日,永州6万多干部群众和来自中央、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美国、泰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舜裔宗亲代表在舜陵隆重集会,公祭舜帝,规模空前。
舜源峰
山中海拔最高的是舜源峰。这座山与舜帝的传说渊源很深。 传说舜帝到南方巡狩,走到九嶷山时不幸驾崩,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听闻噩耗一路哭泣来到这里,她们的泪水洒落在竹上,于是湖南就有了斑竹,这种竹子也被称为湘妃竹。九嶷山一带的人感念舜帝为百姓做了很多事,于是在山下为他修陵筑庙。 除了美丽的神话传说和舜陵、舜庙外,九嶷山有挺拔雄伟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林海、千奇百怪的溶洞及汩汩流淌的溪泉。
舜陵后的舜源峰,现已开辟为公园。山峰海拔600米,因属舜葬之所,历来就为封禁之地,所以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山上林木覆盖率98.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4.8万,是纯天然的氧吧。舜源峰为九嶷九峰之首,位居中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楼、石城、朱明、箫韶如众星拱月,环而护之。其峰南北走向,三峰并立,山势雄奇,北边为悬崖绝壁,上有千年石枞一株,干大数围。石枞也为九嶷三宝之一,与一般枞树相似,只因其多长在峰巅石崖之上,故名石枞。其性耐寒耐旱,主干笔直,皮色深红,木质坚硬,了又有五叶、七叶、九叶之分。据旧志载,九嶷九峰之巅皆生石枞,如今只有舜源、娥皇、石楼、桂林四峰有之,他处均无。有人曾试将山上生长的石枞移至别处种植,终不见有存活者。舜源主峰上猕猴成群,常与游人相戏,别具情趣,登顶四望,九疑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