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栽培牛蒡历史悠久,《丰县志》中曾作为药材记载。公元940年前后传入日本,经选育出现较多品种。进行人工种植后,根肥大,可作菜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经常食用可防人体早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丰县引进食用牛蒡栽培,在种过山药的山药沟中种植牛蒡,使食用牛蒡得到推广,成为丰县农业出口创汇的又一产品。1993年开沟机的发明,使牛蒡种植得到进一步推广,农户的小面积种植变为大面积连片种植。
通过多年农业资源开发,目前丰县牛蒡栽培面积已有10万亩,年产量15万吨,成为江苏省牛蒡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份。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牛蒡加工也迈上新台阶。牛蒡酱菜、牛蒡茶、牛蒡片、牛蒡酒等系列产品相继问世。牛蒡食用方法不断扩展,蒸牛蒡、炒牛蒡丝、炝牛蒡丝、牛蒡烹牛肉等应运而生。牛蒡食用、药用的市场正逐步扩大,种植的科学性正在提升,已经成为丰县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
江苏省丰县金陵乡以牛蒡、山药、洋葱、大蒜、萝卜、苹果、梨及农作物蔬菜为主。丰县金陵乡座落在徐州市的后花园与苏北强县沛县为邻。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于根茎作物生长,种植牛蒡、山药、韭黄等特菜达5万余亩,有十多家加工企业,具有较大的生产加工出口能力。
1997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同志视察后挥笔写下“牛蒡之乡”题词,从此这一美誉名扬海内外。齐阁村2006年三产总值2.8亿元,人均年收入达7681元。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文明村”、徐州市“十佳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从此以后,“牛蒡之乡”的美名就伴随着丰县优质牛蒡的生产抱怨声名远扬。
牛蒡,中医称大力子,别名东洋萝卜、东洋人参。为菊科植物,根和果可入药。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第一年仅生根叶,第二年开花结种子。主根肉质肥大,直立茎,高100-260厘米,多分枝。根生叶大,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为互生,呈三角状圆形。边缘稍呈波状或有细钢锯齿,叶面呈深绿色,光滑,叶背面灰绿色,有外绒毛,头状序花,红紫色管状,花簇生茎顶,瘦果,长卵形可倒卵形,灰褐色,有斑点。其肉质根细嫩香脆,营养丰富,是蔬菜中的珍品,既可煮食,亦可烧、炒、腌、酱、做汤、沏茶、制汁等,具有清热解毒,降低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和预防糖尿病、便秘、高血压之功效,种子主治外感咳嗽、肺炎、咽喉肿痛、疮痛肿毒等病症。
牛蒡适应性强,可生在原野山坡,沟路旁,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生长期需水多,较低的丘陵和低山栽培最适宜。牛蒡为深根植物,喜肥,种植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10月份前后播种,播前要浇水,待水渗后按行株距 60-80厘米, 50-60厘米开穴,穴深6-10厘米,每穴播7-8粒,覆土3厘米。次年5-6月可收获根茎。年亩产根茎2000公斤。 国内以前多为药用,而在日本,则是家家户户的日常蔬菜之一。
牛蒡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详载其能“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也就是说,经常食用牛蒡可以减肥、抗衰老。
牛蒡属菊科类、两年生草本植物,其根深叶茂,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比胡萝卜高150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蔬菜之首。
据科学检测,牛蒡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1、C及矿物质钙、磷、钾、铁和膳食纤维,对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便秘、解肝毒具有明显效果。它能清除体内垃圾,改善体内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被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尤其牛蒡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养分,叫“菊糖”,是一种可促进性荷尔蒙分泌的精氨酸,所以被视为有助人体筋骨发达、增强体力及壮阳的食物,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此外,牛蒡的纤维可以刺激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胃癌、子宫癌的功效。
牛蒡凭借其独特的香气,丰富的营养价值而走俏东南亚市场,更风靡日本和台湾。日本、台湾民间将牛蒡作为补肾、壮阳、滋阴之圣品。美国著名的保健专家艾尔·敏德尔在他的《抗衰老圣典》一书中指出,牛蒡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它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的温和营养药草,且对体内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效,他还指出,全世界最长寿的日本人就长期食用牛蒡。
中医早对牛蒡的药用价值给予肯定。牛蒡籽可作解毒、利尿之中药;牛蒡果可治浮肿、咽喉肿痛、肺炎、猩红热及流行性耳下腺炎、感冒;牛蒡根与大肠炖食,可以防治痔疮,捣汁则可防治烦躁。
因于牛蒡有去淤、除郁及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所以很适用于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不过,牛蒡是很强的碱性食物,罹患接触性皮炎或湿疹的人,最好少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