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五指石主要由形似五指的宝鼎石(拇指)、罗汉石(食指)、天竺石(中指)、降龙石(无名指)和宝盖石(末指)组成。五指石风景区位于梅州市粤、赣、闽三省交界的平远县差干镇内,汇聚了“丹霞地貌、森林生态、人文古迹”三大景观,具雄、险、奇、秀、幽、古的特色。
它们与地面的相对高差均在250米以上,实为红层盆地中心。五指石丹霞地貌的红层基本为水平层理。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在长期强烈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了山体陡峭、穿缝发达、岩深洞幽、雄浑隽秀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又因植被覆盖茂密,更使石峰显出外俊内秀的美色。五指石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景区内拥有“五奇”、“八景”,又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高等植物70科200余属1000多种,野生动物30多种。
五指石风景区内有多处历史人文古迹。有关隘防御工事“剑门”遗址;有三百多年历史,现已重修开放的“石林寺”;有明末隆武皇帝的“隆武殿”遗迹;有颇具传奇色彩,至今仍存残垣的“混元塔”遗址;有罗汉石下的“古战墙”遗址等。
“剑门”,是过去人们进山的必经之路。据史料记载,清初顺治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孙朱聿健,在战乱中逃到浙江时,被明将郑芝龙等拥入福州称帝,改元“隆武”。原明朝太原府总兵谢志良 (平远差干人氏),亲去福州,欲迎驾南下,以五指石为根据地,徐图反攻。隆武皇帝大喜,即封他为平粤侯。后谢志良与隆武帝一同殉难。其子谢上逵继承父志,率部退守五指石,并在上五指石的必经之路筑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关隘,现关隘遗迹仍存。
在“剑门”左侧石壁上,刻有一百多字的诗赋,是当代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于1945年登游五指石时所作。其石碑内容为:
正气镇南天,孤臣护警跸。
鞑虏何能为,武夫尚仡仡。
臣灵伸五指,欲攫天上日。
成败哪足论,大节自不屈。
仰止景前贤,春风犹拂拂。
君不见,龙蟠虎踞此山中,
本指宝盖石下,有一小泉从石缝中流出,盛暑掬饮,凉沁心肺,让人精神振奋,冬季则热气腾腾,试水有微温感。据说,清代乾隆年间,五指石下湖洋村的谢申庸年幼启蒙读书时,天资愚钝,其父认为不能成器,稍长即叫他辍学务农。后来,他发愤立志,到五指石林书室从师苦读。因常饮此泉,日见聪明,文思大进,终于考中乾隆丁丑科进士。后人以为常饮此泉,可化愚蠢为聪明,故有“聪明泉”之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