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程书院

家乡区县: 扶沟县

小城扶沟寂静的书院街上,有一座清静幽然的大程书院。

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程颢在扶沟县任知县时所建,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距今已有930多年。

大程书院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 间,共52间。是遗留的县城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第三位。

程颢和他的胞弟程颐都是北宋大理学家,程颢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程颐也在扶沟讲过学,史上称为二程。

大程书院经历了930多年沧桑风雨。

这里曾是二程理学的发源地和传播地。

这里曾是感人至深、影响深远的“程门立雪”典故传扬的地方。

这里曾是教学与科考的场所,从这里走出了许多扶沟历史名人。

这里曾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扶沟县政府的办公地。

这里曾是解放后的盐粮仓库。

这里曾是“文革”时期,举办所谓“学习班”的地方,是人整人的地方,是很多人不堪回首的地方。

这里曾是扶沟县的拘留所。

现在,它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扶沟县博物馆。

这里曾经发生过太多太多的故事,有古老的,亦有现代的。

大程书院内有2棵古松,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大程书院时亲手所栽,已322年。

古松高大挺拔,蔚然成荫。

枝干如虬龙奔腾的古松,在深秋阳光下满目青翠闪亮。

大程书院中轴线两旁是东西文场,是古代教学与科考的共同场所。

东西文场呈南北走向,分为4排,每排各13间,共52间,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规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蓝砖布瓦,典型的柱廊式建筑。

科举时代,扶沟的很多学子就是从这里一步步走出扶沟,步入仕途。

这里承载着很多学子的梦想,有的人科举成功了,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这里承载着很多学子的辛酸,有的人科举失败了,名落孙山,梦枕黄粱。

东西文场内介绍“科举号房考生”的牌子。

上面所说的比现在高考还要严格。

东西文场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的原貌。

东西文场内有很多反映古代科举考生考试的蜡像,考生形形色色,有埋头答题,有苦思冥想,有抓耳挠腮,有左顾右盼,有卧倒睡觉......

立雪讲堂。

立雪讲堂,十米见方,前壁呈框架结构,棂子门窗,是书院建筑的精华部分。

立雪讲堂,高约十米,面阔三间,单檐斗拱,每间“六攒”,每攒三斗两昂,显得高大雄伟,蔚为壮观。

立雪讲堂,是根据“程门立雪”感人的典故而建。

立雪讲堂中的程颢坐像。

再现了程颢宣教理学、接人待物“春风满面”的历史景象。

立雪讲堂内的“程门立雪”塑像。

北宋大理学家程颐端坐,杨时、游酢满脸恭敬站立求教,生动再现了“程门立雪”典故。

杨时、游酢都是号称“二程”的北宋大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弟子,杨时、游酢二人此时都已考上进士,二人为了进一步深造,辞去官位找程颐求教。

程颐有意考验二人的诚心,二人三番五次找程颐,程颐都拒而不见。

在一个大雪天,杨时、游酢又来找程颐求教,雪越下越大,雪深尺余。程颐看到他们两人冻得像冰人一样,站立门外,仍不肯离去。

二人求学心切,尊重老师的行动,深深打动了程颐。

后来人们把“程门立雪”做为尊师重教的典故加以广泛流传。

近千年来,“二程”重教为学的思想对扶沟影响至深,尊师重教,喜诵乐读成为扶沟人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立雪讲堂里,还有一组从“大程书院”步入仕途的扶沟明清历史名人雕像。

有明代户部、兵部、刑部尚书刘自强,吏部尚书刘泽深,前七子之首、一代才子、江西按司提学副使李梦阳,广东道监察御史杜化中,还有柳堂、罗赞、曹嘉、卢传元、郝维乔,一母二进士何出光、何出图......

他们是从“大程书院”走出去的杰出代表,是从“大程书院”走出去的佼佼者。

深秋的午后,大程书院寂静清幽。

大程书院的文物。

驮碑的赑屃,龙的第六子,形似龟,好负重,力大无比。

土炮。

在扶沟出土的土炮,不知这门土炮,当年震慑和打退过多少兵匪强盗,为保家护院立下过多少汗马功劳。

铁钟。

在扶沟县出土的铁钟,这对铁钟在当年的晨钟暮鼓中,多少个黎明都是它把人们唤醒。

雕梁画栋,引人入胜。

粉墙黛瓦,砖雕依旧。

大程书院门口的石狮。

石狮无言,在默默守卫着大程书院,静静注视着大程书院的风雨沧桑。

孙聪(2014-10-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