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化州

家乡区县: 广东省化州市

化州市,广东省茂名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介于东经110°21′至 110°45′、北纬21°29′至22°13′之间,北与广西北流县交界,南与广东省吴川市接壤,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东省廉江市毗邻。化州是中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有“中国化橘红之乡”的美誉。

化州北有浮梁山。东北有龙王山,又叫来安山。北界茂名水于东北,即窦江。另一支东北陵水,源出广西北流,入境后,屈西南到合江墟,罗水亦自陆水入,合称罗江,或者陵罗水。屈东南,过州治北合鉴江,又东南流,入吴川至南海。

化州地形狭长,状若坐狮,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南北距80公里,东西宽40公里。耕地面积65.9万亩,林地面积161万亩,果园面积90万亩,淡水鱼塘面积10万亩,矿产资源丰富,据初步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20多种。其中,钛矿的储量位居中国前列。

化州境内主要语言有粤语次方言化州话和客家语次方言涯话两种。化州市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为化州白话和化州涯话两种汉语方言。化州白话属高雷系粤语,是市内分布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0%,主要分布在市内的南部、东部和北部各镇村。化州涯话属客家语系统,使用该种语言的居民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集中分布在市内西部的兰山镇、中垌镇和西南部的新安镇。平定镇、文楼镇、合江镇、官桥镇等部分镇的居民则同时使用化州白话、化州涯话两种语言。[1-2] 粤语 化州话,也称化州白话或化州土话,是全国七大方言区中粤语的次方言,亦是在化州本土通行的方言,属粤语中的吴化片,和吴川话一样是吴化片粤语的代表音。化州话分两种:上江话,有8个声调,以市区为中心,分布在市区,东山、南盛两街和良光、笪桥、丽岗、林尘、江湖、那务、播扬、宝圩等镇;下江话,有浊塞音[b]、[d],以南部长岐镇南安圩为中心,分布在同庆、长歧、杨梅等镇。 化州话,为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使用人口约150多万。化州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 客家语 客家语在当地被称作涯话正确写法为ʎ话(涯话),即粤西、桂南客家语,是中国七大方言区中客家语的次方言,主要分布在西部新安、中垌、兰山3镇和合江、平定、文楼、官桥等镇部分地区,面积600平方公里,1999年使用人口约30万,主要是梅州和广西迁居来的。涯话,也深受化州话的影响,例如在发音上,存在常见的边擦音,如三、四、细、生、晒等字;在词汇上,引入不少粤语词,如劏等,还有耐(音nǒi,久的意思)、睇等。 涯话在粤西地区大部分县市均有分布,化州地区涯话使用人口为30多万。在粤西地区,涯话相对粤语是弱势,这使得相当多的外地人认为粤西地区只有“粤语”和“黎话”。

叫我小文艳(2014-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