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凌——杨凌的基本概况

家乡区县: 咸阳市杨陵区

      杨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1997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陕西省直属的地市级单位。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正式成立。
简介
      杨凌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89公里。杨凌原名杨陵,由于隋文帝泰陵在此而得名。杨陵地域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扶风县和武功县的管辖之下,扶风、武功乃都城长安西部食粮供给和军事安排的要镇,在京畿地区和全部关中地域占领主要位置。
      杨陵镇的最初称谓是清雍正七年。1932年秋,成立"筹备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委员会",并公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首任校长。1956年,武功县人民政府在这条小街上设杨陵镇。1965年为乡(公社)一级政权机构。1997年,杨凌示范区设立,省上领导为取腾飞之吉意,将"杨陵"改为"杨凌"。

      政区位置 杨陵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东以漆水河与武功县为界,南以渭河与周至县相望,北以河与扶风县毗邻,西与扶风县接壤。

      政区沿革 上古黄帝时代,本区属岐伯、有邰国。尧舜时代,是古农师后稷“教民稼穑”的封地。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57年)县城迁往中亭川(今武功县武功镇),以后隶属武功,随武功变革而变革。1979年成立杨陵特区。1982年杨陵区作为独立县级行政建制归由宝鸡市管辖,1983年划归咸阳市管辖。1997年划归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

      政区划分 区辖三镇(五泉镇、大寨镇、揉谷镇)两办(杨陵街道办事处、李台街道办事处),70个行政村、18个社区。

      政区人口面积 全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20.2万人,耕地面积9.4万亩。

      政区自然特征 区内三面环水,宝鸡峡二支渠、渭惠渠、渭高干渠等人工渠系越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南低北高,依次形成三道塬坡,海拔435-563米。境内塬、坡、滩地交错,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年降水量635.1—663.9毫米,年均气温12.9℃,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

      经济概况 2013年,杨凌示范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科学化和党的建设规范化六项重点工作,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4008元、12500元,分别增长13.6%和15.3%。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工业 区、乡、村工业企业同步发展,现有工业企业136家。“工业富区”战略初见成效,以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农资农化生产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一批入区企业跨入规模以上行列。

      农业 围绕“现代农业看杨凌”目标,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初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累计投资22亿元,培育形成了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质量安全、市场营销等体系基本建立,园区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通过园区建设实践,探索出行政推动、项目整合、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等有效机制,破解了建设过程中“组织方式、资金、土地”等诸多难题。累计引进涉农企业31家,发展经济合作组织280多个,建立土地银行37家,流转土地4.2万亩。

      城市建设 以专业市场、房地产、商贸开发为主,建成了一批安居工程、专业市场和商贸区,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人居,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国家卫生区称号。

      招商引资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科技及品牌优势,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农资农药等特色优势产业。2014年杨凌拥有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杨陵区康乐路商业开发项目、杨凌田园农庄建设项目、杨陵区老城区改造工程、富海工业园项目等。

      财贸金融 2013年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4008元、12500元,分别增长13.6%和15.3%。;区内设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交通通讯 区内交通畅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班车目标。陇海铁路、西宝中线公路和西宝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客货运输便利。邮电通讯发达,实现通讯传输数字化。互联网、无线移动通讯深入城乡广大居民家庭。全区有线光缆电视转播电视节目40多套。

      科教文卫 杨陵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所在地,农业科研教学单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成果丰硕。驻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云集着70多个学科、5000多名农业科技精英,先后为国内外培养农业科技人才7万多名;50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达2500多亿元。

      区内拥有卫生医疗机构21个,病床238张,卫生员312人。村级医疗站66个,个体诊所49个,医护人员149人。全区“四苗”普及率100%;无典型地方病病例发生。杨凌示范区医院暨陕西省人民医院协作医院,设备先进、水平一流,全天候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地方特色农业 杨陵良种业发达,各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每年向省内外提供大批量农、林、牧优良新品种,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无公害精细蔬菜、猕猴桃、草莓、樱桃、酿酒葡萄等俏销全国各地;恒兴果汁、妙味乳品、当代蜂业产品等出口欧美等地。

      人文自然景观 境内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泰陵(即杨坚陵)、古农师后稷封地(有邰国遗址)、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地(庆善宫遗址)等文物古迹。后稷教稼园、周尧昆虫博物馆、水保所人工降雨大厅、中国克隆动物基地、新天地设施农业园等一大批富具科普内容的旅游景点蜚声海外。亚洲第一规模的水上运动中心、邰城休闲广场、杨陵“蘸水面”、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令游人留恋忘返、赞不绝口。

雷雷叫她菜青蟲(2014-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