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04年,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八迁校址,十易其名,百年来,数辈良师,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积淀了丰厚的办学文化,是浠水县近现代教育的摇篮。学校位于清泉镇南城开发区,占地面积1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在校生4600人,教职工292人,其中专任教师245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1人、中级教师108人,有3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5人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省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33人,学科带头人27人,各专业学会理事15人。
学校现址南城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98亩,校舍面积6.08万平方米。校园规划是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规划按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宿舍区四区分设,布局合理。现有四栋教学楼,四栋教师宿舍楼,一栋教师办公楼,一栋行政办公楼,三栋学生公寓,一栋科技大楼,一栋学生食堂,一栋外教楼,一个400米跑道和看台的标准运动场,另有球类运动场、小操场、生物园等。建筑风格既体现了欧式建筑庄重高雅的美感,又不乏现代建筑简洁开朗的特征,环境优美,功能完善。
文明校园
学校坚持规范办学,坚持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民主治校,并被评为湖北省“事务公开先进单位”。校总支还扎实开展五个基本建设活动,通过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十大师德模范”“优秀教师”等,打造出了一支“德艺双馨”的教职工队伍,教师依法从教,廉洁从教、文明从教。教师团队中,有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有上百人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等,学校被评为黄冈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起,学校还持续开展“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三爱”活动,教工知荣明耻,求真务实,形成了“厚德信道,育人报国”的教风,创设了积极进取、充满朝气的育人环境,为学校稳步、健康、持续、和谐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校还大力实施“贫困生关爱工程”,建立了“贫困生助学基金”,每年争取各类国家助学、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助学基金近三百万元,使两千余名贫困生得到了及时的资助,确保了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全体师生牢记“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校训,形成了“求实创新,团结文明”的校风,学校也被评为“黄冈市最佳文明单位”,2010年,学校还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先后被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数十所国内知名高校定为“优质生源基地”。
书香校园
学校在谋划和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时,坚持走创建学习型学校道路,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创设了“莲池论坛”,每周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使其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举措,提升了教师文化底蕴;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组织读书沙龙,每学期给教师推荐一批书目,让教师爱书乐读,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成果;以开展课题建设为突破口,鼓励教师撰写教育叙事、科研论文等,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的热情,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智慧的生成,尤其对课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师每年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达到了50篇以上,省级论文100篇以上。学校被教育部评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重点研究项目全国先进实验单位”和“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先进单位”等,被评为湖北省“教改教研实验学校”,荣获湖北省首届“中小学教师培训创新奖”,并多次获得黄冈市“重点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和“重点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