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家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那是你我生长了许多年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最亲爱的家人,有我们最想念的朋友,哪有还有我们许多儿时的记忆,有我们曾经懵懂又刻骨的青春。我爱我的家乡,我为家乡代言,三辅重镇--大荔,我的家乡。
大荔县,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早在商周时期,大荔为古芮国际同国所在地,春秋时少数名族沿洛河进入此地建立大荔戎国。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设临晋县。汉武帝时改为左冯翊,晋武帝是(公元265-公元290)更名为大荔县。以后地名变为频繁,西魏改为同州,唐天宝初年(公元742年)曰冯翊郡,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复同州。元朝以后改县为同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升同州为府,后又置为大荔县。因此,大荔县又名同州。
大荔古称同州,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北纬34度到35度,东经109度到110度)。它地处黄河之滨,华山之脚,地貌分为黄土台塬,渭河阶地,洛南沙苑,黄河滩地四个类型。全县辖18个镇,415个行政村,走人口73万,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耕地150万亩。字商代起,大荔便立国,置郡,设州,建府,三千年历史文化辉煌璀璨,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
全县辖18个镇,是2011年,行政区划由原辖13个镇,13个乡调整为18个镇。分别包括:城关镇,许庄镇,朝邑镇,安仁镇,两宜镇,羌白镇,官池镇,冯村镇,双泉镇,高明镇,下寨镇,韦林镇,房价镇,埝桥镇,段家镇,苏村镇,赵渡镇,平民镇。
大荔境内文物遗产丰富,“大荔人遗址',"魏长城遗址"等享誉中外,唐代金龙高塔,开东府佛教文化建筑的先河,宋代岱词岑楼,集中国古代戏楼建筑艺术之大成,清代的”丰图义仓“,好称”天下第一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隋文帝杨坚,清朝”救时宰相“阎敬铭,辛亥革命元老张溪若,'铁人”王进喜,速算专家史丰收等名人的故乡。
大荔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大荔数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摄氏度,降水量514mm。无霜期214天,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洛惠灌区,抽黄灌区,抽渭灌区,沙苑井灌区覆盖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的80%以上。水资源三亿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28%以上。周边四大火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七亿兆瓦,新建的大荔,同州110kv输变电站,使城市民用及工业用电实现了“双保险”。丰富的农业资源,俗称“1008”的黄花菜,冬枣,西瓜,花生驰誉全国,其中黄花菜获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棉花面积50万亩,冬枣20万吨,时令水果30万亩,设施农业20万亩,芦笋7万亩,猪,牛存栏分别达到53万头和8.5万头,是全国棉花,粮油,渔业,秦川牛商品基地县。宽裕的土地资源,南部沙苑区10万多亩沙荒地,位置优越,开发成本低廉,非常适宜大规模规划开发,兴企办厂。东部黄河滩区20万亩国有农场土地,10万 亩滩地和弱碱地,适宜建立大型种植,养殖基地。独特旅游资源,南部沙苑区为我国内陆唯一的原生态沙漠地貌,沙丘脸面如花,沙滩碧绿叠翠,集沙漠景观之大成;东部黄河湿地,渔湖镜天,群鸟翔集,是盛夏避暑,垂钓游船,观光休闲的胜地。今年正式开通运行的同洲湖,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大荔旅游休闲的最佳选地,也将成为大荔的又一道风景线,成为大荔的独特名片。
除去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大荔的基础设施与工业发展同样令人引以为荣。
基础设施中,全县已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国道,盛大为骨干的公路环网化体系。铁路西韩线穿越县境内,陇海线距县城26公里。程控电话装置容量2.6万门,实现村村通电话,是全省第一批电气化达标县。现已开通运行的大西高铁更是大荔人民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更加快捷的出行方式,更是大荔快速发展的象征。
工业发展,园区初具规模。大荔是国家六部委批准建设的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十通一平”,实现“五统一”服务管理。被列为陕西省首批重点扶持的县域工业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大荔的特色小吃更是令人留恋往返。最具古老传统的美食,现今依旧是大荔的特色。
饽饽馍是陕西关中地区流行的风味食品,因其是将饼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又称砂子馍,饽饽,干馍。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饽饽馍历史非常悠久,石子馍具有明显的石器时代“石烹”遗风。
大荔炉齿面因其形似炉而得名,原料有面粉,猪五花肉,笋瓜,油炸豆腐等21种,经和面,制炉齿面,制卤,煮熟调味等工序,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
更多美食的介绍我会在美食介绍中详细讲述,一起期待吧。
美丽的家乡,一个让我向往的地方,一个你时刻牵挂的地方,一个我最最喜欢的地方,不论是它的人文还是地理,都是我最宝贵的记忆。大荔,我的家乡,我为它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