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迁
本市在原始社会已有人类居住。自秦至南北朝刘宋历数百年后境内才有县的建置,又被视为“边县”、“穷邑”。至唐宋始趋繁荣,但经宋元长期战乱,加之瘟疫蔓延,境内几无人烟。追至明洪武年间,虽有移民迁入,全县仍户不足千,人不满万。据旧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全县960户,6415人,至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也只1551户26355人。清代社会有较长时间的安定环境,人口增长较快,至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全县已达74441户449710人。民国年间,社会长期动乱,兵灾、匪患、荒旱连年,民不聊生,人口呈下降趋势,至1949年全县人口374852人。建国以来,人口发展很快。1955年突破40万,6年时间,年递增5000人。1964年突破50万,9年时间,年递增11000人;1957年是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年,年增人口18000人,自然增长率31.1%。1960年是人口出生低谷年,年减人口3400人;但1961年、1962年人口迅速回升,年递增人口20000人。1971年突破60万,7年时间,年递增人口14000人;1968年为历史上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年,年增人口17000人,自然增长率32.59%。1981年突破70万,10年时间,年递增10000人。80年代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1989年突破80万,8年时间,年递增人口12000人。1996年接近90万人,7年时间年递增人口14000人。其间,1988年至1991年4年期间年递增人口达20000人,1992年后才得到有效控制,降到12000人,1994年至1996年降至8000人。1997年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出生人口7200人,出生率为1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8%。全市年末总人口为904312人。1998年人口继续得到控制,全市年末总人口为910328人,比上年增加6016人,出生人口6906人,出生率7.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1%。1999年,全市年末总人口9167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9%。以内2000年,全市年末总人口为879216人,年内出生人数7098人,较上年总人口数下降了7484人。2001年人口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年末总人口889156人,年内出生人数66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5%。
沿革区划
【建置沿革】春秋时期为贰国,后为楚所灭,即属楚地。秦属南阳郡随县地。西汉属江夏郡黾县地,东汉分属江夏郡黾县、平春县地。三国属魏义阳郡平春县、黾县地。西晋分属江夏郡黾县、义阳群平春县、随郡平林县,东晋改平春为平阳县。南北朝时期,刘宋析随县置永阳县,隶司州随阳郡。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在应浓山(今印台山)置应州,又置平靖郡领永阳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省平靖郡,应州领平靖、永阳二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永阳为应山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应州,省平靖县入应山县,隶安陆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应州,领应山、礼山二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应州,省礼山县入应山县,属淮南道安州。北宋属荆湖北路德安府,开宝年间(公元968-975年)废吉阳县,吉阳山以北并入应山县,至此应山疆域基本固定,千余年来无多大变化。元隶随州,并属荆湖北路德安府。明仍隶随州,并属湖广行省德安府。清初属湖北布政司汉黄德道德安府,仍隶随州,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直属德安府,不再受随州管辖。民国初年属湖北省江汉道,1927年裁道,直属湖北省,1932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革命战争时期,自1931年起,境内先后建有阪孝北县、应山县、应北县、应南县、安应县、应随县、罗礼应县、礼应县、信应县(信南县)、礼南县、随南县、信应随县等革命政权。1949年3月30日应山解放,5月恢复应山县建置,属孝感专区。1959年12撤销孝感专区,改属武汉市。1961年6月地市分治,复属孝感专区(1970年5月改为孝感地区)。1988年12月撤销应山县,设广水市,以京广铁路上鄂北重镇广水改名,1993年4月撤销孝感地区,设孝感市,代管广水市。2000年7月15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设立地级随州市的通知》(国函【2000】80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地级随州市的通知》(鄂政发【2000】38号),广水市由孝感市代管变更为随州市代管。
【行政区划】明嘉靖年间设2乡9村。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设东西南北4乡50个村,同治年间改划为52会。民国年间,1928年设东南西北中5乡区,1932年又改为6区100联保、748保、7754甲;1936年又改为4区53乡镇、737保、7017甲;1946年设29乡镇316保4625甲;1948年改划为东西南北四区辖19乡镇。解放后,1949年5月设10个区;1950年废除保甲,改为村组,改划为城关、广水2镇8区151乡;1953年改划为2镇9区168乡;1956年为2镇7区50乡;1958年改划为7个人民公社46个管理区503个生产大队3074个生产小队;1961年改为2镇8区,下辖58个人民公社663个生产大队5800个生产队;1975年撤区并社,设20个人民公社,下辖507个生产大队4098个生产队;1979年改划为2镇13个人民公社,下辖63个管理区521个生产大队4645个生产队;1983年设区建乡,设城关、广水、马坪三镇,城郊、广水、杨寨、陈巷、长岭、余店、关庙、郝店、吴店、蔡河10个区,下辖56个乡,5个乡级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