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汉儒文学家尹道真先生------道真县的由来

道真地域,秦朝属巴郡。

东汉建安六年(201),为巴东涪陵县所辖。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蜀汉属涪陵郡涪陵县;晋永嘉后,涪陵郡“地没蛮夷”;至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土著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置奉州;建德三年(574),改奉州为黔州。

隋朝,大业十年(614)置信安县,隶明阳郡。

道真县城区

唐代,武德二年(619)改信安县为信宁县,隶义州;武德五年(622)更义州为智州;贞观四年(630),信宁治所移往东北七里(今武隆县江口镇);贞观十一年(637)信宁县改隶黔州;贞观十六年(642)置珍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夜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珍州;元和三年(808)废珍州以县属溱州。

宋朝,乾德三年(965)土著首领田景迁“以地内附”,赐名珍州;开宝元年(968)改珍州为高州,后改名西高州;大观二年(1108)复为珍州;宣和三年(1121)领乐源、绥阳二县及遵义 。今道真地属乐源县,于咸淳末与珍州随隶播州。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置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仍隶播州;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为真州。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改真州为真州长官司,隶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真州长官司地置真安州,属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使司,辖今正安、道真两县地。

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改真安州为正安州;雍正六年(1728),随遵义府改隶贵州。

民国3年(1914年),改正安州为正安县,辖今道真地;民国30年(1941年)7月,析正安县东北地置道真县,以纪念汉代学者尹珍,治所土溪场(今玉溪镇)。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

1949年12月,道真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贵州省遵义专区;1958年12月,撤县并入正安县;1961年8月,复置道真县;1987年11月,撤县成立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007年举行了20周年的县庆,请来了明星演唱,也有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以及特有的戏剧文化.

夏安(2014-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