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诚中学是陕西历史悠久的一所高级中学,曾培养出了习仲勋、胡景铎(曾任国民党少将、1946年率部起义)、邵武轩(曾任西安市委书记)等杰出人物。学校位于富平县庄里镇,是胡景翼将军于一九二0年在原靖国军阵亡将士子女学校基础上创办的一所学校。建校9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人才。
一九一八年陕西靖国军进驻庄里,胡景翼深怀对阵亡将士感念之情,将二十多名烈士遗孤集中起来,聘请了两位教师管理授课,全部费用由靖国军军费开支,使这些孩子有读书学习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随后又聘请了校长,并用部分军费和各方人士捐款正式建校。一九二一年学校初步建成,胡景翼出席开学典礼,并为学校书写了:“阐发最新的学说,陶冶理想的人格,创造健全的社会”的二十一字校训,作为办学宗旨。“立诚”校名,胡景翼也颇费心思,于一九二二年正式选定命名。语出儒家经典《大学》:“立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强,国强而后天下平。”以此作为校名,其寓意是深刻的。 孙中山为其题写校牌“立诚公学”,廖仲凯、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先后聘为校董。
抗日战争爆发后,立诚校友、胡景翼将军六弟胡景铎率领立诚部分学友及家乡子弟兵投奔到关麟征部下参加了喜峰口抗战,后来又参加了国民军中条山抗战。
西安事变发生后,何应钦指挥蒋军抵达潼关,直指西安,党中央派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和红六军团进驻庄里、觅子一带,支援张学良杨虎城部。胡景翼长子胡希仲穿梭于西安与庄里之间,传递杨虎城部有关信息,胡景翼二弟胡景瑗率领庄里周边士绅为红军捐粮捐物,支持红军。当时红二方面军的很多活动也都在立诚学校进行,上世纪90年代,贺龙在立诚中学下棋的石桌、石凳还在,现已遗失。红军将领王震、任弼时、关向应、萧克、周士弟、廖汉生、陈伯钧、朱瑞、张子意、甘泗淇、李贞等先后多次到立诚中学参加活动。至今立诚中学藏书楼中还有当年红军的遗物及照片等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承认了红军的地位,并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二方面军即改编为120师,在庄里镇东边校场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朱德亲自作了动员讲话,120师即由此开赴抗日前线。
解放后,立诚学校升格为立诚中学(高中),成为当地一所著名的高级中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习仲勋同志专门为学校致信,对学校发展给予了关心。90年代后期,学校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遗憾的是部分原有的校舍已经拆除,原来的青砖道路也被水泥取代,失去了原有的韵味。目前仅余藏书楼及习仲勋曾经就读的日式教室一座,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部分。藏书楼成为立诚中学的校史陈列室,陈列着立诚中学的历史图片、部分遗物及胡景翼书法作品等。一侧的日式教室中陈列有习仲勋及家乡的部分图片展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