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旅游胜地,湖北竹山——宝丰女娲山

家乡区县: 湖北省竹山县

家乡旅游胜地。湖北竹山。宝丰女娲山

竹山县宝丰镇新茶村有一名山,名为女娲山。它的盛名,因女娲炼石补天而传扬。《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女娲,古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始制作笙簧,炼五色石补天。女娲山在湖北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

远远望去,女娲山巍峨耸立,比四周群山高出很多,有一飞冲天的气势。山上松柏苍翠,四季雾气蒙蒙,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古代诗人王象之在诗中这样写道:“女娲山下少人行,涧谷云深一鸟鸣。”女娲山雄伟峻拔、奇特神秘,古往今来令人神往。

竹山人崇奉女娲的风习至今绵延不断。2007年,以女娲创世神话为主题的女娲山风景区基本建成。从“楚天明星镇”宝丰集镇乘车,走12公里盘山公路即可上到山顶。穿山门,过观光长廊,便是按八卦图建成的女娲祭坛。祭坛中央巍然矗立的女娲铜像高18米,寓“九九归一”之意。铜像取自神话传说中女娲的形象——人首蛇身,秀丽的面容中透着坚毅,双手托起一块巨大绿松石直向苍天,显现出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此时,你可以拈上一炷香,虔诚地向她朝拜,了却心头的夙愿。

此外,登问天阁,可尽情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观圣母亭,可陶醉在书画藏品中忘却尘世烦恼。赏“中华母亲山”、“康熙字典”石雕,再鞠一口井水解渴,好不惬意欢畅!

站在女娲山顶远眺,青山绿水田园尽收眼底。游人至此,或徜徉于林间溪畔,与山石相依、与涓流结伴、与百鸟同歌、与花木共眠;或造访于山村人家,领略纯朴民风、品尝山野茶炊,神侃古话今谣。更别说,还有女娲伏羲成婚双龙洞,女娲抟土造人大席场,打儿窝、四圣寨、清泉寺、转运桥等景致等你造访。

新茶村依托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着力打造女娲山旅游胜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今后4年内,该村将投资650万元,建设4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高标准建设6处旅游公厕,完善女娲山风景区3000余米的供排水管网;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安装164盏景观路灯;改造240户、725间农房,兴办一批农家乐,让游客吃住方便、玩得开心。

随着女娲山风景区的初步建成,竹山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女娲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专家学者、客商、海内外游客10万余人前来寻根拜祖、观光旅游,借节招商引资8亿多元。今后,新茶村将进一步整合、包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资源,唱响女娲文化旅游品牌,把女娲山建成祭拜女娲圣母的必游之地。

9月9日,竹山县宝丰镇人民政府五楼会议室喜气洋洋,该县县长佘立柱代表县人民政府与青海玖鹰集团董事长石鹰正式签定了《女娲山风景区开发建设框架协议》。县领导刘声齐、夏树应、刘宇飞、简育田、张玉明、陈伦富出席签约仪式。
协议规定,女娲山风景区开发经营权有条件转让给青海玖鹰集团,其期限为70年,转让期满后由县人民政府收回。青海玖鹰集团获得开发经营权后,将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旅游开发公司,3年内必须投资5000万元以上,并负责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打造成AAAA级风景区”的要求,把女娲山建成4A级风景区。协议还规定,若达不到约定的投资额度和规划的工程进度,我方有权无偿收回开发经营权。  5月13日,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在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炼石补天故地——宝丰镇女娲山举办了一次女娲公祭大典。据媒体报道,竹山县为此“投资1500多万元,重塑18米高的女娲雕像,建起了女娲祭坛、圣母亭、问天阁等景观,仿塑‘中华母亲山’标志石,雕刻《康熙字典》”。竟然拿1500万元办“公祭仪式”,一时间引起了各界非议。

在不否认祭祀活动对发展当地经济方面有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同时也要承认,这种发展是难以量化的,且难以明确说明哪些发展是因祭祀而来。同时,大张旗鼓的祭祀,耗费公帑无数,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也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这种投入只是九牛一毛,不会增加当地人民的负担,且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但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其投入中有据可查的就有740万元,这放在哪里都不算一个小数目,何况当地的财政才刚刚超过1亿元。当地政府的诚意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用这种方式来促发展,是否有点操之过急?这与其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不如说是一种透支。当前,我们对需要悉心沉淀的文化投入还远远不够,很多都是“表面工程”

“昔人已乘黄鹤去”,无论我们如何大肆铺张祭奠,也难以将他们唤醒。民俗专家吴露生认为,我们缅怀先人,其实也是对当今的一种期待和警醒。也许,我们更应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使祭祀活动做到对得起历史,更对得起眼前的经济、环境和人民。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2014-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