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复村隶属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位于长汀县与连城县的交界处。1934年秋,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松毛岭阻击战,9月30日,红九军团在该村观寿公祠举行誓师大会,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出发地——观寿公祠
观寿公祠为松毛岭战斗指挥部旧址、红军长征出发地。该公祠为钟姓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寿公祠门楼为喜雀巢式结构,古朴庄重,是长汀十大门楼之一。该宗祠始建于明末,有4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保存完好。松毛岭保卫战红军总指挥部就设在此,朱德总司令就在这里亲自指挥了战斗。观寿公祠内设有展陈室,展现了“长征从这里开始”的历史,当年红军为争取中央苏区转移的时间,为了捍卫苏维埃政权,保护苏区人民的胜利果实,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场面。室内还陈列了朱德、罗炳辉、蔡国藩等人的办公室,松毛岭战斗的部分遗物、作战图。[1]
红军战地医院——超坊围龙屋
超坊围龙屋是长汀县最大的一座围龙屋,建于清代,后期占地80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137个,最高峰时生活了70多户人家,300多人,居住在这里的都是钟姓村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松毛岭阻击战的时候,作为红军战地医院。聂荣臻、张鼎丞、林彪都在这边居住过。客家围龙屋迥异于永定土楼和培田古民居,具有浓郁客家建筑风情。超坊围龙屋里流传下许多引人的客家民俗,如百家果、平安蛋等等。当年红军松毛岭战斗大转移时,这里的群众为送别子弟兵,家家户户都煮好3个蛋,并在蛋的上面放上月月红花,给住在这里的红军战士吃。祝福红军战士三星高照,月月平安。[1]
红军征兵处旧址——接龙桥
传说该地方是中复村的龙脉所在,因而在此建座状似龙头的廊桥。廊桥占地90平方米,分前桥和后桥,前桥中间供奉真武大帝神像。此桥设有木板长凳,桥中有镇武祖师雕像,左脚踩龟,右脚踩蛇,手持宝剑,称之为斩妖劈邪之神明保佑人安全之意。廊桥的左上方,木板上用毛笔写有“救国不分男女老幼”八个大字。当年红军征兵处就设在这里。当地现在还流传这么一首山歌:郎拿枪来妹拿锄,你打白匪我作田;屋下事事妹来担,保卫苏区万万年。[1]
红军街——老街
为汀州通往永安经过中复村仍保留的一段古官道,系卵石铺砌而成的,街两边土木结构瓦房店面。此街分东西走向及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为最长,自红军桥起如龙首朝东,街如龙身蜿蜒,一直蜿延至该村水角哩自然村前的龙潭前,全长2.5公里。此街古时为商贾之所,极为繁华,此地当年给过红军提供过很多的帮助,因此,这条古街又被称为“红军街”。[1]
红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成立于1929年11月。至1934年10月30日红军战略大转移,在这五年期间里,红屋区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中复人民为支援温坊战斗、松毛岭战斗、扩大红军、宣传抗日、反蒋独裁、反对内战的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涌现出一大批英勇的干部、红军家属。
红屋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在该民居内的壁孔上保存着12幅抗日宣传漫画,是1939年抗日部队所画,其中有十幅保存完整,另有二幅较为模糊,有《看你驮他到那里去》、《热血浇灌民族之花》、《建国—抗战》、《武士道的献技》、《维持世界和平》等十余幅抗日宣传漫画,不仅画工精湛,而且蕴含的意义深刻,耐人寻味,激起国人抗日的热忱,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是反映国人抗战的活化石。[1]
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
当地老百姓到当时的战场遗址上收集了数千具烈士遗骨,把它埋藏在松毛岭道班旁,并在上面建造纪念碑,缅怀革命烈士。1991年新建松毛岭战斗纪念碑,碑文由参加过此次战斗的红军著名战将杨成武将军题写。[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