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风俗
婚嫁即娶媳妇、嫁姑娘的仪式(俗称“过红事”或“喜事“吴起的传统婚嫁,礼仪繁冗,讲究很多,县内也有南北东西之区别,但一般都有以下程序。
打问亲事
未婚男女,经人传话,双方互相打问,了解对方年龄、相貌、人品、文化、职业、家庭门风等是否般配,确 长征会师(吴起县)
定是否联姻。
看家见面
经了解联姻双方父母及子女基本同意后,先请一个说媒人,由媒人牵线,女方父(母)和女儿到男方家看家居环境见面。一般互问家庭状况孩子爱好、志趣及将来打算。主要是让女方更全面地了解男方及其家庭情况。古语说得好:“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次见面非常重要,基本确定双方是否同意结亲。男女双方也可以单独会面谈心,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方。
接把柄
看家见面经过互相了解谈心,如双方父母和儿女都同意结亲,男女双方要互送定亲信物,俗称“接把柄”。如未“接把柄”就说明有一方不愿结亲,婚事就无法再说下去了。媒人会婉转地向另一方说明。
定亲
男女双方同意联姻后,择吉日,由男方带烟酒、衣服,与主事人一般为父亲)、媒人到女方家,经媒人说合,商定好彩礼(男方给女方的财物)互相敬酒,婚姻就算正式确定了。
行礼议话
是联姻过程的一重大仪式。男青年由媒人及家长陪同,带一只宰杀的羯羊、烟酒等物到女方家,女方请女子的外家、家门(户族)及主要亲戚相聚,叙情说亲。双方男女及家长当着众亲友商定婚事并交付彩礼,讲定女方所要的衣饰、家什和女方主要陪嫁物,并正式商定办理结婚手续时间和娶亲的日子,男方将事先选定的过门日子通知女方。并商定娶送人的有关事宜,如参加娶送人数,动用什么牲口或多少车辆等。这一次就要将结婚贺喜的所有事情都确定好,以便双方做好准备。
办理结婚手续
按照行礼议话时确定的时间,男女双方在规定的政府机关办理结婚手续(现在还要经过婚前医学检查)。这是确定法定婚姻的一项程序。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条件,即可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依法正式确立。
订吹手
预订一支鼓乐队为婚庆助兴。订吹手时要交定钱,预示双方要信守诺言,否则过事时吹鼓手可以不履约。
贺喜
双方按照议话时商定的娶亲日子,将新娘娶回新郎家即为贺喜。这是婚礼程序中最为隆重的仪式。这天,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都要分别来到两家参加送、娶仪式,男方娶人的先来到女方家,行完娶人礼,吃毕酒席,然后由女方送人的陪上新娘和娶人的共同来到男方家。这天,送、娶的程序有很多讲究。
媵马
就是新娘骑乘的马。要给媵马戴红脑缨和串铃,鞴好鞍韂,驮上新人的铺盖衣物等。男方娶人的未起程前,新郎先要骑一下媵马,叫“压媵马”.意思是看马是否合适,鞍子备好了没有。媵马要用未阉的公马、公驴充当现在大多不用牲口,而是用汽车,但新郎还要在车里坐一坐,以示压媵马的程序。
媵衣
即新娘穿的结婚衣服。全部由新郎家准备。贺喜那天由男方娶人的全部带到女方,经清点后交给女方,新娘在离开娘家之前要将平时穿的衣服全部换掉,穿上结婚新衣(媵衣)迎娶。
照妖镜
新娘迎娶的过程中身上佩带的镜子。旧时一般用铜镜。给镜子穿一条布带绑在新娘的腰里。新娘上马时镜子在新娘的背后,走过一半路后要换在前胸,意即辟邪。
彩子布
即红盖头。多用大花红布(丈二长)中间绑一朵大花,新娘顶在头上,两头披肩下垂。一为遮羞避尘,二为吉利美观,增加喜庆气氛。现在坐车互有顶红头纱的。
迎亲人
贺喜的那一天,男方要先到女方娶亲。娶亲人由介绍人、代事人、娶人婆姨(有配偶的妇女,多由新郎的嫂子、婶娘充当)、拉马人、驮箱子的人(专门运输女方陪嫁箱子的人)及一班吹鼓手组成,娶亲人必须是单数(加上要娶的新娘就成了双数)。
送人的
即陪送新娘的人。两位送人婆姨(一般为新娘的姑姑、姐姐或嫂子)和女方外家、姨家、姑家亲戚及本家爷爷、兄弟和族中各辈人组成。送人的人数一般是娶亲人数的两倍左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